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两晋之际思想家。鲍敬言「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君论。>在门阀势力大盛,政治黑暗的两晋之际,鲍敬言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批判。>鲍敬言指出,由于「君臣既立」,社会便产生了不平等,「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下民贫」,「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鲍敬言幻想一种没有君主和政府的社会,在那里人们没有徭役租赋负担,「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
两晋之际思想家。生平事迹不详,仅在葛洪(284年~364年)所著《抱朴子·诘鲍篇》中有零星资料,推知大约生活于葛洪同时或稍前。鲍敬言「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君论。> 在门阀势力大盛,政治黑暗的两晋之际,鲍敬言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远古之世,人们本无尊卑,「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居乐业。后来,人类有了强弱、智愚之分,出现了强智欺凌弱愚的现象>于是「君臣之道起焉」。这既非天意>亦非民愿,儒家所谓「天生民而树之君」之说是欺人之谈。> 鲍敬言指出,由于「君臣既立」,社会便产生了不平等,「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下民贫」,「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统治者骄奢淫逸,欲壑难填,对百姓「劳之不休,夺之无已」,使他们「食不充口,衣不周身」>以致铤而走险>「冒法犯非」。统治者之间为了一己私利,还不断挑起纷争杀伐,「推无仇之民,攻无罪之国」,使天下大乱,这些「皆有君之所致也」。> 鲍敬言还指出:「无道之君,无世不有,肆其虐乱,天下无邦。忠良见害于内,黎民暴骨于外」。这些暴君如果是普通百姓,「性虽凶奢,安得施之?」他们之所以能够「肆酷恣欲>屠割天下」>正因为他们是君主。君主是一切罪恶之源,所以「古者无君,胜于今世」。> 鲍敬言幻想一种没有君主和政府的社会,在那里人们没有徭役租赋负担,「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以上引文均见《诘鲍篇》)。这种社会理想不过是一种「乌托邦」。但他的无君思想在 古代社会独树一帜,对于后世的反君主专制主义思潮有重要影响。>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