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峨嵋山老僧的传说

作者:史鉴 整理 相传,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結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唯独静静的在蒲团上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对徒弟说:“你好好呆在这儿,我明天就走了。”徒弟不忍师父离去,牵着老僧的衣服大哭。老僧说:“你不要这样。”从袖中取出一幅画轴,上面画着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没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师父的肖像,说:“我走后,经过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见人就拿出画给他看。如果有人帮你为肖像画上眉毛,那人就是我。”老僧于是飘然而去。 不久张献忠流窜入四川,将四川军民 ... 戮殆尽。老僧的徒弟恪遵师父吩咐,坚持不下山,得以幸免。后来清兵入关,顺治帝登基,十二年的期限也到了。徒弟这才下山,走遍天下寻找师父,辗转云游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找到。后来徒弟走到北京讨饭,恰逢顺治帝到郊外狩猎。徒弟不知这是皇家队伍,想起师父的嘱咐,竟上前冒犯御驾,请求顺治帝看画。 侍卫想逮捕老僧徒弟,顺治帝却制止了,要老僧徒弟不妨打开画轴让顺治帝过目。顺治帝一看,诧异的说:“这肖像怎么没画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画笔来,顺治帝亲手为肖像添上眉毛。老僧徒弟痛哭流涕,拜伏在地上喊师父,原原本本诉说老僧的嘱咐。顺治帝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前身就是峨嵋山老僧啊! 相传顺治帝不久就抛弃帝位出走,与徒弟遁迹于普陀山深岩之中。康熙帝六下江南,目地之一就是探访顺治帝踪迹。 顺治帝出走之事,虽然正史讳言,野史说法不一,但天下传的沸沸扬扬,而且顺治帝早就流露出端倪。 修炼人虽然身处红尘,却心在方外。在世间各种诱惑和魔难面前,修炼人牢记的是师父的叮嘱,追寻的是久远的佛缘。修炼人在辗转轮回中、在漫漫红尘中没有迷失,他们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令天地人神为之动容。 (据《清稗类钞》)

(责任编辑:admin)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峨嵋山老僧的传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顺治帝制定玄烨继承皇位究竟有没有违背祖制?他为什么敢这么做?

    但是有人说顺治皇帝指定玄烨继承皇位是违背了祖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顺治皇帝没有执行,虽然征求了王公大臣和汤若望的意见,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在顺治手里,最终他的决定确立了玄烨的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2. 康熙削平三藩被世人皆知,但世人却很少知道「 ”三藩”是如何形成的

    「”三藩叛乱”在康熙年间,历时长达八年之久!从康熙十二年直到康熙二十年(1673——1681年),这场八年的叛乱,战火烧及了大半个中国,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几十万人死亡,上百万百姓无家可归,给天下黎明苍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1681年,康熙再次派兵攻打吴三桂老巢——昆明,吴三桂儿子吴世璠无力抵抗,在绝望中...而亡。至此这场席卷十省、长达八年的「”三藩”叛乱终于被彻底平息。(康熙大帝)当胜利的捷报传

  3. 多尔衮究竟做了什么事?令亲侄子顺治在其死后两个月掘墓鞭尸

    况且多尔衮不仅是他的叔父还是扶他上位的恩人,这是不是有些恩将仇报之嫌,其实,顺治这么做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在多尔衮的支持下,年幼的顺治帝成功继承大统,多尔衮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摄政王。

  4. 顺治有个儿子精明能干,长大后被康熙刻意打压,死后康熙痛哭不止

    后来,顺治因天花病重,临终前将康熙册封为太子,让他继承皇位。康熙皇帝得到前线战报后,立刻下令调兵遣将,派人攻打噶尔丹保护清朝利益。第二天,噶尔丹再次派人前来游说,不过这一次其姿态低了许多。福全非常痛快的答应下来,并且传令各部,禁止追击噶尔丹。康熙声称,福全这次擅自撤回,影响非常恶劣,必须回京议罪。同年十一月,福全回到京城,再一次被康熙皇帝严厉指责。

  5. 乾隆帝为多尔衮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再加之,多尔衮谋反之案是乾隆帝曾祖父顺治帝亲自处理,按理来说,他完全没有为多尔衮翻案的必要。而乾隆帝选择去为多尔衮翻案,正好展现出他的魄力与不同凡响。多尔衮属实无辜乾隆帝敢明目张胆的为多尔衮翻案,最基础的条件是多尔衮确实是无辜的。

  6. 此人差点代替康熙成为清朝皇帝,遭到康熙帝嫉妒,死后不得安宁

    一个人的出现,差点成为清朝皇帝,他就是爱新觉罗·岳乐。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四子,顺治帝在位期间,岳东备受顺治皇帝信任和仰赖,因此岳东被封为了安亲王。康熙帝即位后,岳东远离了权力中心。可是康熙帝对岳东不放心,康熙帝认为自己的皇位是岳东让出来的,这让年轻自负的康熙皇帝心中甚是不快。后来准格尔部葛尔丹发动叛乱,此时的康熙帝任命岳东出战。康熙帝对岳东被列为与自己一样的皇位继承人,心生妒忌。

  7.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可又怎会传出董小宛与顺治帝的故事呢?

    历史上倒是确有董小宛其人,她名白,字青莲,又字小宛,是明清之际江南名妓。不过,她的年龄却比顺治帝大十五六岁当七岁的福临来到北京高踞金銮殿上,成为清入关后第一位天子之时,董小宛实已二十二岁了。而且,这时小宛已从良嫁给当时著名才子冒襄(辟疆)近三年了。实际上,明清之际以南京为中心的这种名妓现象,也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近代军阀玩弄于掌股之中的名妓有很大不同。

  8. 顺治24岁,康熙8岁,为什么顺治一眼相中康熙,将大清托付与他?

    顺治在当日将大学士麻勒吉和学士王熙召入宫内,至于商谈了什么,具体不清楚。顺治的最后决议是会参考上述制度的商定结果,但在顺治病重期间,商定的结果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在顺治的遗诏之中,着重描述了顺治对待母后的做法有失妥帖,并将其一再提及,那么孝庄的劝说自然对顺治会有很大的影响。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9. 多尔衮真娶了孝庄太后?争议不断的背后,不如看看满文如何记载

    春宫昨日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这是南明儒将张煌言所写《建夷宫词》里的两句,所指的就是清初三大案之一的太后下嫁之谜。太后是顺治帝生母,皇太极之妻孝庄太后;下嫁的对象是皇太极的同父亲弟弟、顺治帝的亲叔叔多尔衮。

  10. 貌美如花的董鄂妃,深的顺治帝的喜欢,为什么没有留下一张画像?

    第二种说法是董鄂妃是顺治帝弟弟的媳妇,顺治爷这个弟弟不争气,自己身体不好,去世的早,董氏就被皇帝看上,纳为妃妾。如今,顺治帝遇到了董鄂妃,他这辈子都在等待的女人,所以顺治帝就要将董鄂妃立为皇后。孝庄太后在董鄂妃刚生下孩子后,就给董鄂妃搬家了,离顺治帝很远的别院。顺治帝这么宠幸董鄂妃,为什么没有留下画像呢?

随机推荐

  1. 圆明园遗址中的「 ”大水法”蒙住了不少人,译过来连儿童都明白

    在古都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却不古老。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的一隅,其东南角就是清华大学的西校门,现为京城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于1988年才正式落成的公园,是在一处举国皆知的战乱遗址上定型的。它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古建筑基址和战乱被毁遗迹。其实,著名的圆明园并不年轻,它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资历。史料记载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

  2. 日本暴徒蓄意破坏兵马俑

    在32年前的今天,1983年11月23日,日本暴徒蓄意破坏兵马俑。1983年11月23日,日本大阪21世纪协会专务理事加藤良雄代表该会会长松下幸之助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对在大阪展出的一件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被损坏一事向中国方面道歉。

  3. 积毁销骨是什么意思?

    【拼音】jīhuǐxiāogǔ【解释】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例子】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为害转深,积毁销骨。(《晋书·刘乔传》)【相关】百度“积毁销骨”

  4. 梦见求雨下雨

    周公解梦梦见求雨下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求雨下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盗钟掩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àozhōngyǎněr【解释】盗:...;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例子】【相关】百度“盗钟掩耳”

  6. 日本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爱搞政变,上 ... 法庭,逃脱正义制裁

    1946年1月19日,远东国际...法庭成立,审判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战犯。同年5月3日法庭开庭审判。受审的日本甲级战犯共计28人。

  7. 【晾鹰台】的意思是什么?【晾鹰台】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晾鹰台」在《汉语大词典》第7224页第5卷769晾鹰台liàngyīngtái元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北京市郊南苑。

  8. 梦见起高楼

    周公解梦梦见起高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起高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清代的“中堂大人”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现在,我们常常能从一些清宫影视剧和诸多小说当中听到关于中堂大人这个称呼,那么,清代的“中堂大人”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中堂是一种官职名,在清朝六部中,各有尚书二人。一满一汉,大堂上左右对坐,而大臣如果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则坐大堂中间,称为“中堂”。而清朝常指在职的官员为“...

  10. "久病牀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是看穿了人性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除卻這些陽春白雪的詩詞文化,民間流傳的許多俗語也深具智慧,在勞動人民的口口相傳中積累了爲人處世的箴言。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牀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牀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孝道不是理應遵循的傳統美德嗎?爲什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