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子之威:铲除梁氏,又倚重宦官

桓帝作为统治者,想要管理好这个国家,却缺乏足够的智慧,这就使得他去依靠自己所亲近的宦官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从而又上演了重用宦官的一幕。桓帝无奈之中走进厕所,随口将宦官唐衡叫进去。桓帝当即召五人入内室,共谋诛除梁冀之事,桓帝在单超的胳膊上咬出血来相互发誓。桓帝又下令收捕梁氏、孙氏所有宗亲,无论老少全部处死。把持朝政,统治长达20余年之久的梁氏集团,从此土崩瓦解。

2.恩宠梁氏:惊恐之余,助纣为虐

在“小家”与“国家”这个大家之间,外戚专权,倚势作恶,最终,助纣为虐的奸党佞臣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恶报。这样一来,更加助长了梁冀的作恶之风。但贪得无厌的梁冀却仍认为所奏礼仪太薄,为此闷闷不乐。梁冀对妻子孙寿又宠又怕,在孙寿的威劝下,梁冀把高官美爵加给孙氏家族,对外则声称自己不徇私,举贤避亲。太尉李固在立君问题上曾多次与梁冀立幼掌政的思想发生冲突,梁冀对此心怀愤恨。

1.三帝之后:梁冀弄权,得以君临天下

权力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时代更是如此。顺帝的皇后此时已为太后的梁掌管了皇权。梁冀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大权,最后确立了年龄比较小的刘缵为皇帝,即汉质帝。他公开指出梁冀的跋扈,使梁冀心生畏惧,就派人将质帝害死了。梁冀正是需要一位不理朝政,受控于他的天子,桓帝合了他的品位,才得以坐稳21年的刘氏江山。

4.身后事:冲、质二帝

八月初六日,顺帝于玉堂前殿驾崩。永嘉元年正月初六日,汉冲帝刘炳身患重病,不久驾崩,年仅3岁,正月二十七日,被葬于怀陵。在冲帝病重之时,梁冀就瞒着梁太后和文武百官着手寻求新的继承人。梁冀却坚持立幼君,以便梁太后及自己能够继续把持朝政。>>梁太后在质帝即位以后,非常信任太尉李固,朝政多委任于他。本初元年七月初二日,质帝被安葬于静陵。刘氏家族相断死去了三位皇帝,可见汉室衰微已无可避免。

3.梁后之功:以史为鉴,宽厚待人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书为梯,可冶情操。她常常以史为镜,告诫自己的家人遵守法律,忠于职守,不要骄横跋扈和贪赃枉法。梁皇后还经常劝诫汉顺帝以国事为重,不要贪恋酒色,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汉顺帝的虞美人生有一子一女,梁皇后非常疼爱他们,视为己生。同年八月,汉顺帝病死,年仅2岁的刘炳即位,即汉冲帝,尊梁皇后为梁太后,冲帝年幼不能亲政,梁太后便临朝执政。

2.平衡权术:以外戚抗衡宦官

帝王之道,就是平衡之道,妥为利用各方势力,使之相互牵制,然而帝王如不能掌握争斗主动权,就会面临大权旁落的危险。顺帝朝时,宦官可以娶妻纳妾,宦官的性机能已遭破坏,但他们为了挽回社会上对他们的轻蔑而广泛娶妻纳妾。为此,梁氏外戚势力的壮大没有受到影响。外戚与宦官的较量由此陆续展开了。经此一事,朝中宦官势力遭到了打击。到汉顺帝末期的时候,外威的势力已经取代了宦官,成为朝廷绝对的统治力量。

1.安帝独子:从废太子到真皇帝

延光三年八月,安帝乳母王圣,宦官江京与阎皇后共同诬告太子与乳母、厨监等东宫官属密谋叛乱夺权。安帝非常愤怒,诏令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阎显兄弟及江京准备再从章帝的儿子济北王和河间王两家中挑选一个王子作为傀儡皇帝,打算继续让阎太后临朝;而安帝唯一的亲生儿子济阴王刘保却被阎氏排挤在外。孙程便派人到皇宫取下阎太后手中象征皇权的印绶;又以顺帝的名义,下令逮捕阎党中人并一同处决。

3.放权外戚:依重三种势力,做甩手天子

安帝放权于外戚奸佞,任由宦官专权,导致吏治...,民怨沸腾,外戚与宦官专权的局面愈演愈烈,最后引发了废长立幼、欺君罔上的事件。大体看来,安帝在管理朝政的五年中,先后依赖过三种势力:安帝奶奶宋氏家族、皇后阎氏家族、宦官。安帝乳母王圣被封为野王君,其女伯荣为中使。安帝与内侍们亲昵,使宦官势力成为他执掌政权的依赖力量。>>安帝身为天子,却宁愿做一位“甩手掌柜”,倚重三方势力来打理刘家天下。

4.私立少帝:安帝无为,阎氏专权

李氏身为宫女,在宫中只不过是个服侍后妃们的婢女而已,地位相当低下,阎皇后毒死她之后,对外宣称李氏是暴病身亡。王圣被安帝封为野王君,安帝对她言听计从,她在帮助安帝清除邓氏家族的势力中立了功,所以一时权倾天下。阎皇后回到宫中后,假称安帝病危以欺骗臣民,并于当晚宣布安帝死亡。随即宣布尊阎皇后为太后,临朝称制。阎氏家族执掌国政后,杀逐安帝亲信宦官,大权独揽,刘氏王朝的政权便由宦官转到外戚手中。

3.废立太子:窦皇后横刀夺爱

外戚专权的势力逐渐嚣张,外戚倚仗手中的权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横刀夺爱。同年,小梁贵人生下皇子刘肇,被窦皇后收为养子。窦皇后为了达到专宠的目的,开始陷害宋贵人。于是,窦皇后又对梁贵人姐妹百般陷害,梁贵人姐妹忧郁成疾,不久便死去了。窦氏家族在明帝时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马氏家族仍居显要位置。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即汉和帝,从此,窦太后便掌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