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商晚期 鱼形玉饰

[专家点评]商晚期鱼形玉饰商代晚期鱼形玉饰,长4.7厘米,厚o.3厘米。淡绿色,半透明,浮雕。扁平弧形,两面刻纹相同。圆目张口,背、腹部用细斜线刻出鳍,尾分两歧。身略弯作游水状。头、尾处共有小孔三个。...简单古朴,是商周时期盛行的佩戴装饰品。1950年至1951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150号墓出土,现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专家点评] 唐代 十二生肖八卦纹铜镜

[专家点评]唐代十二生肖八卦纹铜镜唐代十二生肖八卦纹铜镜,直径15.1厘米,边厚0.6厘米,重715克。圆形,窄缘,龟形钮,荷叶状钮座。中区内饰八卦纹,外饰十二生肖。镜体厚实,完整无缺,有少许锈斑。

[专家点评] 吴朴堂刻桥钮银印

[专家点评]吴朴堂刻桥钮银印吴朴堂刻桥钮银印为清代物,印面乃是后刻,印面文字为“张志鹤”。银为白色,但因年久氧化发黑。银质较铜为软,刻刀能入,故此印刻者能为之,体现了刻石效果,无板滞之病。吴朴字朴堂,号厚庵。浙江绍兴人,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从孙。吴朴篆刻师事王福庵,上及秦汉,下涉浙派,功力很深,尝选摹古玺精品成《小玺汇存》。著有《朴堂印稿》。

[专家点评] 清倭仁 行书横幅

[专家点评]清倭仁行书横幅此为倭仁的“行书横幅”,纵84.5厘米,横68厘米,藏内蒙古博物馆。花笺纸质,色微泛黄,上印五爪行龙纹,四角印祥云纹。署款“子英贤弟之鉴,倭仁”,下钤“艮峰”(朱文)“臣倭仁印”(白文)。此作书于咸丰年间。此幅行书寓楷意,结体端正,行笔稳健、流畅,堪称精品。倭仁,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满族,道光九年进士,晚年官居正一品,是清廷四朝元老。有《倭文端公遗书》传世。

[专家点评] 元王蒙 具区林屋图

[专家点评]元王蒙具区林屋图具区林屋图(细部)此图为元王蒙的“具区林屋图”。此幅画面的右上角有王蒙以隶书题的“具曲林屋”四个字,底下署“叔明为日章画”,具区是古时太湖的旧称,故此图所表现的是太湖一代的景色。王蒙截取太湖山中极小的一块区域,提炼加工,组织而成这幅极富生活情趣的画面:右下方一坡角,数株大树并列生於其间,林下有高士临水而坐,好像正欣赏著眼前的美景。

[专家点评] 明 镶瘿木面圆角柜

[专家点评]明镶瘿木面圆角柜明镶瘿木面圆角柜,上宽93厘米,下宽97厘米,深48厘米,高188厘米。门面及膛板都分作三段,每段镶板都采用“瘿木”。只因这种树木高大,质地坚硬,色泽沉重,用它打制的家具经久耐用,故冠以此名。门下装有柜肚,内设闷仓。此柜四条腿直下,足端作成方足形式,给人以朴素大方之感。明镶瘿木面圆角柜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窑斗彩卷草纹六角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景德镇窑斗彩卷草纹六角瓶这件雍正斗彩六角瓶高15.3厘米,口径4.8厘米。作瓜棱状,盘口绘回纹;短颈,绘卷草纹;三角形折肩,饰花叶纹;棱状腹部绘束莲纹,莲纹呈勾连状,卷缠夸张。斗彩烧制工艺复杂,图案填彩难度较大,雍正斗彩瓷在纹饰布局、填彩工艺以及色彩配合方面,较前朝彩瓷工艺更加讲究,斗彩作品一般以小件为主,罕见有立件作品,这件斗彩瓶甚为难得。

[专家点评] 北燕 鸭形玻璃注

[专家点评]北燕鸭形玻璃注此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厦米,器表梢闪淡绿色,半透明,体横长。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放得稳,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约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传进冯氏北燕,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只玻璃注于辽宁朝阳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虚谷 竹鹤图

[专家点评]清虚谷竹鹤图此图为清虚谷的“竹鹤图”,藏故宫博物院。真迹中的仙鹤缩颈弓背,一副超然自得的神态。看到这昏昏欲睡的仙鹤,使我们不能不想到虚谷名号的“倦鹤”。虚谷,原姓朱,名怀仁,法名虚白,号...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出家后,以虚谷为名。祖籍安徽歙县,家居扬州,任过参将,曾为曾国藩画像。太平军起义后的清咸丰三年于安徽九华山出家为僧。虚谷工诗文,擅长人物肖像、花鸟禽鱼和山水。

[专家点评] 近现代程砚秋 楷书扇面

[专家点评]近现代程砚秋楷书扇面此为程砚秋的“楷书扇面”,落款“程艳秋”,应书于1932年他改名砚秋之前。连提款共15行,楷书书录了白居易的诗句。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农,继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幼年家道中落,为生计,6岁投荣蝶仙门下,随荣蝶仙练武功,从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还向名武生教师丁水利学过一出《挑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