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 白玉幻方

[专家点评]明白玉幻方明白玉幻方背面明白玉幻方长3.6厘米,通高3.5厘米,厚0.75厘米。器物玉质洁白,呈长方形,上端有两贯耳可系绳佩挂。它们分作四行排列,纵栏、横行和对角线,各四个数目,相加之和均为34。幻方是明代...教徒民间信仰物品,作辟邪、护身之用。这件幻方出土于1969年上海市浦东陆家咀明代陆深墓葬群,是继元代安西王府出土铁幻方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专家点评] 清渐江 竹石幽居图

[专家点评]清渐江竹石幽居图此图为渐江“竹石幽居图”,纸本水墨,纵58.5厘米、横34厘米。藏天津艺术博物馆。《竹石幽居图》画断崖脚下,孤室筑于巨石之上,疏竹依傍,泉溪回绕,青松与枯木皆挺拔而立,意境简淡清逸,远离尘埃。渐江山石画法出自“折带皴”但用笔更加灵活多变,略有生活气息,表现出自家的风格。渐江安徽歙县人,本姓江,名韬,字六奇。明末秀才,入清后为僧,名弘仁,字渐江。

[专家点评] 东晋王羲之 丧乱帖 二谢帖 得示帖

[专家点评]东晋王羲之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此图是王羲之“丧乱三帖”:“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合裱于一卷,纸本,纵26.2厘米、横58.4厘米,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帖有“延历敕定”朱文印。延历为日本桓武天王年号,相当于中国唐代德宗朝。此三帖实为唐模本。可见当时模写后不久即流入日本。“丧乱三帖”是王书中的精品,笔法变化莫测,笔走龙蛇。

[专家点评] 辽 高台座浮雕四神鎏金银棺

[专家点评]辽高台座浮雕四神鎏金银棺这件银棺高7.5厘米,通长26.2厘米,宽8.8厘米;棺长20.5厘米,宽5.4厘米。银棺弧形的棺盖上錾刻云纹;棺正面錾有双门,门环、乳钉具备,其余三面分别饰浮雕的青龙、白虎和玄武;棺下长方形台座上周边围以栏杆,前面开有门,下承台阶,座底四周以阴线开光。这套银棺玲珑别致,工艺精湛,弥足珍贵。这件银棺出土于辽宁朝阳南塔,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镂空云凤纹瓶(细部)这件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7.2厘米。口部镂空如意头纹一周。叶间相隔蝴蝶花朵各四组。器颈中部环形凸起,上凸雕双狮。狮鼻、眼、耳都为镂空。器腹镂雕九凤,隙地绘云纹。足外墙有锦地镂雕八孔,孔间绘八宝纹。全器装饰集彩绘、浮雕、镂雕于一体,红艳夺目,绚丽异常。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贤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笔筒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笔筒高15.2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7.9厘米。以青花为饰,腹部满绘竹林七贤图,图中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贤人在竹林间饮酒、作诗、抚琴弹唱。此器胎质坚硬,青花发色艳丽,明快,典型的珠明料效果,所绘七位贤人,衣着不同,神态各异,与周围的竹林山石等景色融为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专家点评] 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

[专家点评]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春秋时期曲刃式青铜短剑通长为43.3厘米。曲刃状柱脊,波浪状叶刃肥大,剑刃起一明显突棘,剑尖呈弧形内收。剑首有黑色矿石质加重器,侧视如枕,其用法应为用绳子或皮革缚于剑柄后部。西周到战国时期,辽河流域流行一丁形柄曲刃青铜短剑为特征的青铜文化,人称“辽式青铜剑”,此剑即为典型的一型。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凌源三官甸子村,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玉凤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玉凤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凤长19.5厘米,高12.5厘米,厚1.2厘米。质为淡青色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当时枕在墓主人的头下。保存如此完整,刻画如此传神的玉凤还是第一次发现。现在收藏在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

[专家点评] 宋 肩背交椅男仆画像石刻

[专家点评]宋肩背交椅男仆画像石刻这件宋代的画像石刻高191厘米,宽49厘米。最早的画像石刻应追溯到我国的汉代,大致始于西汉晚期,盛行于东汉早、中期,衰落于东汉末年。国家博物馆近期征集到了一组宋代画像石刻,这件肩背交椅男仆画像石刻是其中一件。这件石刻石面上刻一男仆,身穿圆领长衫,腰束带,面部表情谦和,交椅折叠背于肩上,双手分握交椅的双腿,作行走状,似随主人出行。

[专家点评] 近现代林散之 隶书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林散之隶书联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其草书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林散之先生的隶书成就亦极大,并不亚于其草书,但因作品少及人们对书体的偏见,使林散之的隶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林散之一生大量临帖,对汉隶十分重视,功力极深,此联已不拘于某碑,而是形成了林散之自己独特的风格,笔划有的舒展、有的紧结,生动活泼,线条质量极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林散之生于江苏江浦乌江江家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