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朱耷 山水册 [专家点评]清朱耷山水册此册纸本墨笔,纵26.5厘米、横19.5厘米,藏苏州灵岩山寺。出家后的八大,画山水与其花鸟画一样,也是荒山怪石、枯枝败叶,一片“残山剩水”的悲凉景象,他将家仇国恨寄托在画幅上,“横涂竖抹千万幅,墨点无多泪点多”。此册数株疏木,一座空亭,笔墨疏简、气氛萧索。朱耷明宗室宁王朱权的后裔,世居南昌。明亡,削发为僧,后还俗,不久又做了道士。别号有雪个、个山、人屋等等。尤以“八大山人”多见。
[专家点评]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八吉祥纹盘 [专家点评]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八吉祥纹盘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八吉祥纹盘(底足)这件光绪粉彩八吉祥纹盘高5.5厘米,直径33.8厘米。白釉底上书红彩“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盘内壁口沿饰如意云纹,盘壁饰八吉祥图案,其排列顺序为轮、伞、结、螺、花、罐、鱼、幢;盘外壁饰折枝花卉纹;盘心饰缠枝花纹。此类器物在同治朝也有烧制,造型纹饰彩绘均大同小异。这类作品常用于祝寿礼仪。
[专家点评] 清 榉木小灯挂椅 [专家点评]清榉木小灯挂椅清榉木小灯挂椅座面43×37、座高37、通高83.5厘米。这是来自苏州太湖地区的民间用具,座面低于一般的灯挂椅,相差在10厘米以上。惟造型简练,用材粗硕,故有一种雅朴的趣味。由于形体小,座面下不再安券口牙子,而只用木条锼出牙条和牙头。原有藤编软屉大体完好,但已有残坏处。据物主称,多年以来均布垫覆盖保护,否则早已破损。
[专家点评] 西晋 狮形水注 [专家点评]西晋狮形水注西晋狮形水注长16.3厘米、宽8.5厘米、高11.3厘米。此水注系越窑青瓷。胎质青灰,通体施青绿色釉。釉面光亮温润,水注出自西晋纪年墓,墓砖有“建兴三年”纪年。虽曰狮形,实为“辟邪神兽”。兽背有一圆管形贮水口。此器1972年4月出土于浙江临平镇西黄泥坝。1995年经浙江省文物鉴定...会鉴定,此水注为二级文物。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鼎 [专家点评]西周早期鼎鼎铭文西周早期鼎通高33厘米,口径39厘米。立耳,鼓腹下垂,柱足。近口沿处有一周夔凤纹,两两相对,昂首,尾下卷,腹饰勾连雷纹。器内壁有铭文30个字,其中重文2。鼎是礼器中的重器,用鼎数依贵族身份高低有1、3、5、7、9之别。鼎的种类很多,一般特征是两耳三足,耳和足的演变反映时代特征,也是鉴定其时代的依据之一。该鼎两耳直立,柱足是西周早期的风格。
[专家点评] 史前 璧 [专家点评]史前璧史前玉璧直径为21.9-22.3厘米,孔径5.5厘米,厚1.4-1.5厘米。正面碧绿色黛青斑,背面霞红色赭褐色斑。器呈扁平圆形,中有对钻圆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此器物于1981年安徽省定远县山根许出土,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明 濮仲谦款八仙笔筒 [专家点评]明濮仲谦款八仙笔筒这只笔筒长15.9厘米,宽17.4厘米。年),字仲谦,金陵人。其作品以“不事刀斧”、“勾勒数刀价以两计”著称。此件笔筒,八仙以松柏为槎,状写颇工,虽处波涛之境,而泰若自然,尽显仙风道骨。刻法用高浮雕,远近深浅,层次分明,刀工精细,然与濮氏一般风格不尽相同。故王世襄先生认为其为濮澄伪托之作,当为嘉定竹派传人所为。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黄士陵 钟鼎花卉 [专家点评]清黄士陵钟鼎花卉此为清黄士陵的“钟鼎花卉”。水仙叶子以没骨法画出,而花朵以线勾勒并略加渲染。我们注意到花朵均绘成背面,大约是正面的水仙花朵较复杂,难以表现,故黄士陵采取了这个“避重就轻”的手段吧。清后期于古器实物拓片上加绘花卉情况较多,但自画钟鼎配以花卉,似是黄士陵的创新。黄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等。黄士陵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
[专家点评] 近现代白蕉 致郭若愚书信(一) [专家点评]近现代白蕉致郭若愚书信(一)近现代白蕉致郭若愚书信(二)此为近现代白蕉的“信札”。现代已故写二王一路书法的书家有数位,最著名者当数沈尹默与白蕉。这是白蕉超乎同侪之处。白蕉,上海金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上海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
[专家点评] 元 景德镇窑青花双兽耳大罐 [专家点评]元景德镇窑青花双兽耳大罐这件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罐”。侈口直颈,斜肩鼓腹,肩腹交界处置对称双兽耳,下为矮圈足。青花色泽浓艳,釉面肥厚莹润。青花是一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此件青花大罐于1973年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的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