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周颢刻竹石笔筒

[专家点评]清周颢刻竹石笔筒这件周颢刻竹石笔筒,高15.4厘米,口径13.4厘米。周颢,字晋瞻,号芷岩、芷道人等,嘉定人。其技法集嘉定派之大成,又自出机杼,援南宗画法入竹刻,创凹凸皴法,即所谓“平地花纹刻法”,终成合南北宗为一体、以刀代笔无不如意的新风貌。清代梁同书称其“竹刻精妙不下于朱氏”。此件笔筒平地花纹,以写意画法浅刻竹石图,山石嶙峋,翠竹挺立,一派生机。另一面镌刻七言长诗一首。现藏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 翠玉三桃大洗

[专家点评]清翠玉三桃大洗清代翠玉三桃大洗最长19.3厘米,最宽24.9厘米。此洗翠制,多白色晕,浅样撇口,底平坦,洗内光素无花纹。洗身整体被雕刻成桃形,外部镂雕出数片枝叶及桃花。洗底部凸雕成三桃及枝叶,以枝代足。整个器物取“桃”之“寿”意,刀工精练,雕刻生动,乃洗中之雅作。现由故宫博物院藏。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白釉云蝠蕉叶尊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白釉云蝠蕉叶尊这件康熙白釉云蝠蕉叶尊高28厘米,口径26.5厘米。腹部上下各饰两条弦纹,腹部饰云蝠,全器纹饰采用剔花工艺。该器施白釉,是一种仿甜白釉器。甜白釉始于永乐,釉色晶莹,给人甜腻的感觉,故称“甜白釉”。明永乐以后各朝都烧制甜白,但始终不及永乐。康熙朝也多有仿制,更无法同永乐相比。康熙白釉器较之其他时期的白瓷胎质为轻,蕉叶筋脉细长,叶分开,云蝠也细。

[专家点评] 近现代谢无量 行书轴

[专家点评]近现代谢无量行书轴此为谢无量的“行书轴”。再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谢无量。主要著作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诗经研究》、《佛学大纲》、《楚辞新论》、《中国古田制考》、《中国妇女文学史》、《谢无量书法》等。《中国哲学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性专著。从以上简介中,我们知道谢无量是一位学者,而写字、写好字是过去文人必须的事情,谢先生大约自视甚高,无意做书家,便藐视陈规。

[专家点评] 近现代陈师曾 松菊图

[专家点评]近现代陈师曾松菊图此为陈师曾的“松菊图”。陈师曾是近代最为纯粹的中国文人画家之一。陈师曾仅活到四十余岁,但他对书画界的影响力并不因其早逝而减低。陈师曾的画主要师承吴昌硕,并上溯到明人,故纵而不野,文质彬彬。这件“松菊图”构图简单明了,松针的淡墨、浓墨、花青组成,脉络清晰、疏朗。陈师曾名衡恪,字师曾,后以字行,号朽道人、朽者、槐堂等。原籍江西,生于湖南。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明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座面56×47.5厘米、通高93.2厘米。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靠背三段攒成,上段落堂作地,镶透雕龙纹玉片,审系明代腰带玉版,并非为椅而琢。中段平镶黄花梨板,下段镶落堂卷草纹亮脚。三段上、下落堂而中段平镶,是为了适宜倚靠而有此设计的。扶手后部甚高,与搭脑相差无几,形成接近圈椅的特殊造型。这件官帽椅的艺术价值很高,又是保存得较好的明代家具。

[专家点评] 清 碧玉龙凤瓶

[专家点评]清碧玉龙凤瓶清代碧玉龙凤瓶最高16.3厘米,最宽20.5厘米,厚4.1厘米。器物为碧玉质地,玉质纯正滢润,微透明,局部有褐斑。该器整体上立体镂空,由一带盖扁瓶及一有孔树桩连接而成。扁瓶有盖,盖顶卧伏一蟠螭为钮。瓶外凸雕一龙盘绕于一侧,瓶颈部两侧雕出双夔耳。瓶身一面雕火珠,一面雕蝙蝠。底部有梅花枝与灵芝相连接。此器物设计精巧,构图讲究,做工精细,刀法圆润。

[专家点评] 唐代 鱼符

[专家点评]唐代鱼符唐代鱼符是唐代官员使用的鱼形符契。一般长约6、宽约2厘米。分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有些鱼符还在底侧中缝加刻“合同”2字,以资合符时查验之用。

[专家点评] 清 缂丝云鹤望日补子

[专家点评]清缂丝云鹤望日补子这件缂丝云鹤望日补子,纵29厘米,横31厘米。缂丝工艺是采用平纹组织,通常先把图稿描绘在经丝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这件补子以”通经断纬”手法缂织出纹饰,缂工精细,图案和色彩搭配组合颇具华贵气息,体现出”一品当朝”的威严,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缂丝织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西晋 青釉褐彩蛙形水盂

[专家点评]西晋青釉褐彩蛙形水盂西晋青釉褐彩蛙形水盂高4、口径3.5、底径4.7厘米。水盂圆口,口部四周堆塑青蛙的四肢和头、尾。蛙嘴紧闭,双眼圆睁,头微抬起,丰满有力的四肢作跳跃主前的弯曲状,好像随时跃出捕猎。通体施淡青绿色釉,蛙的双眼等部位点以褐彩,使形象更加生动。蛙形水盂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是江南水乡泽国水生动物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