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白玉桥形笔格

[专家点评]清白玉桥形笔格清白玉桥形笔格长22厘米,高7.3厘米,藏故宫博物院。桥为常见的八字形桥,桥下四根立柱,桥上有骑马、挑担行人,桥头处又有一人席地而坐,似休息又似观景。桥边有多丛树木,桥下有一舟正穿行而过。这么一件小小的玉制用具,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实让人叹服工匠们的智慧和高超技艺。而对如此精美、洁白的艺术品,你怎忍心使用?还是小心珍藏起来才是啊。

[专家点评] 唐佚名 卢正道墓志(一)

[专家点评]唐佚名卢正道墓志(一)唐佚名卢正道墓志(二)唐佚名卢正道墓志(三)唐佚名卢正道墓志(四)唐佚名卢正道墓志(五)唐佚名卢正道墓志(六)唐佚名卢正道墓志(七)唐佚名卢正道墓志(八)唐佚名卢正道墓志(九)卢正道史籍无传,但其祖父、子嗣皆有宦迹和记载。书者郑琪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仅具其名。但这件墓志的书写水准很高,楷书出自欧、褚一系。

[专家点评] 明孙克弘 达摩渡江图

[专家点评]明孙克弘达摩渡江图此图为明孙克弘的“达摩渡江图”,现藏宁波“天一阁”。这件“达摩渡江图”正是道释人物,画的很细腻,宗梁楷“细笔”一类画风。衣纹线条虽简,但非常概括,转折有力。此画虽是细写,却有意笔效果。孙克弘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人。孙克弘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太守。孙克弘生性巧慧,声音洪亮,状貌疏野,在居处四壁上画苍松老柏。绘画擅花鸟、人物,有资料说写道释人物则学梁楷。

[专家点评] 唐 素面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

[专家点评]唐素面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这件唐代银风炉,通高56厘米,圈足夕陷35.8厘米,重3920克。钣金成形,通体素净,由炉盖和炉体两部分组成。炉身两侧口沿下各铆接一提耳,炉身通体铆钉之端均饰小银花,部分已脱落。而这件唐代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法门寺地宫出土,乃唐僖宗供奉的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它为研究唐代宫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证。

[专家点评] 唐 凤衔绶带纹五瓣银盒

[专家点评]唐凤衔绶带纹五瓣银盒唐凤衔绶带纹五瓣银盒(底面)这只唐代凤衔绶带纹五瓣银盒,高3.5厘米,直径15厘米,重500克。这款五瓣凤衔绶带纹银盒即为进奉之物。其中凤衔绶带纹五瓣银盒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启功 行楷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启功行楷联此图为启功的“行楷联”。此联为当代已故大家启功先生所书,启功一生写字规规矩矩,强调书法的间架、结构甚于笔法。启功先生那清劲瘦硬、飘逸俊秀的书风早已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熟悉、喜爱,但大家所见多为近一、二十年之作,早期作品较少见到。而这幅行楷联正是启功先生早期之作,从这件作品,我们可一睹他早年的风采。上款汉宽为当代著名篆刻家刘乃中先生的表字。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启功 兰竹图

[专家点评]近现代启功兰竹图启功早年曾从贾羲民、吴镜汀先生学习书法、绘画,能作山水和花鸟。先生颇喜爱写竹,又喜作朱竹。此为水墨兰竹图,秀竹一枝、兰花一丛、山石一块,极得清雅二字诀,似不食人间烟火者。启功字元白,满族人。当代书画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学者诗人。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集》、《启功书画集》、《启功讲学录》、《启功口述历史》等。

[专家点评] 辽 赤峰窑白釉剔花牡丹纹罐

[专家点评]辽赤峰窑白釉剔花牡丹纹罐这件辽代白釉剔花牡丹纹罐,高29.9厘米,口径23.6厘米,底径14.3厘米,腹径34.2厘米。肩部划双弦夹波纹一周,腹上部刻划缠枝牡丹并且填黑彩作地,上下划弦纹各一道。赤峰窑位于今昭乌盟赤峰西南六十公里的缸瓦窑屯。也称“缸瓦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陶器。辽瓷的器型装饰明显的反映了契丹族的民族风格。此白釉剔花牡丹纹罐现藏上海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早期 红木凳

[专家点评]清早期红木凳清早期红木凳,长42厘米、宽31.4厘米、高51厘米。凳是一种没有靠背的坐具,大体分方、圆两种,此为方凳。此凳造型颇大方,有束腰、罗锅枨,凳足为方腿内翻马蹄足。家具线条圆浑,包浆沉着,具有明显的岁月痕迹。

[专家点评] 清 玉墨床

[专家点评]清玉墨床清代白玉墨床光洁温润,足部吸收古典家具中的几足造型,造型大方简捷,真让人爱不释手。墨床是专门用来放置墨锭的,是文房中小件物品,因墨床在实际运用上可有可无,因此它更多具有观赏意味,再加上它体积小,故而墨床...多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