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唐 金银丝结条笼子 [专家点评]唐金银丝结条笼子此笼子通高15厘米,长14.5厘米,宽10.5厘米,重355克。以金丝和银丝编结而成。盖呈四曲,顶部以金丝编织成盘旋而上的七层锥状物,或是象征“七级浮屠”。盖口与笼口以子母扣扣合,上下口及底边均以鎏金银片镶口。笼体两侧结出提梁,提梁与笼盖以长链相连接。这件笼子为当时宫廷茶具中的烘焙器。一般茶焙多用竹编织而成,而法门寺出土的是唐代的皇室茶具,为显其尊贵而用金、银丝编织而成。
[专家点评] 近现代关良 霸王别姬 [专家点评]近现代关良霸王别姬此为近现代关良的“霸王别姬”。虞姬仗剑起舞,眼中充满了无奈与坚定。霸王虽处在战事不利的局面,然英雄豪气未减,左手握剑,右手执杯,正瞪圆两眼观看剑舞。关良先生擅于画戏,更擅刻画人物内心感情,笔墨稚拙简练,然传神正在阿睹间。另外,关良画戏从不画人物亮相,而是画亮相前的过程,这是因为亮相虽美,但已程式化、舞台化,并有做作之嫌,为良公不取。关良号良公,广东番禺人。
[专家点评] 东晋佚名 高崧夫人谢氏墓志 [专家点评]东晋佚名高崧夫人谢氏墓志此为东晋“高崧夫人谢氏墓志”,墓志均为长方形青灰大砖,单面双刀阴刻,志长50.5厘米、宽25.2厘米、厚6厘米。此墓志与“高崧墓志”于1998年同出土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一六朝墓中。《谢氏墓志》与《高崧墓志》相比,在书法上率意自然成份较大,如开头“镇西”两字明显大于其他字,“西”字尤为出格,刻的也比较马虎,但书法整体有一股拙朴的古意,亦不失为一种审美风格。
[专家点评] 北宋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专家点评]北宋西村窑青釉凤首壶这件北宋凤首壶高18.1厘米,腹径12.5厘米,底径7.5厘米。腰部一侧显弯曲管状流,另一侧从颈至腹部贴有绶带柄,颈部凸起两道弦纹,腹部划花卉纹,腹下部近底处划莲瓣纹,灰白胎,通体施青釉,底无釉。凤首壶造型别致,装饰繁缛,是一件精品。西村窑址位于广州市西村,生产时间于北宋时期,产品分粗、精瓷,前者为主,后者属于青白瓷,釉色以青釉为主,黑酱釉次之。
[专家点评] 战国 青铜错银带钩 [专家点评]战国青铜错银带钩战国青铜错银带钩(侧面)战国青铜错银带钩(另面)战国青铜错银带钩(细部)战国青铜错银带钩(细部)战国错银带钩为青铜铸造,呈流线型,全素面,主体部分施以错金银工艺,形成了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掩饰了素面单调的缺憾。错金银工艺大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最初主要用于铭文。至战国以后,带钩的...也日趋精巧。
[专家点评] 清 青白玉荷叶形洗 [专家点评]清青白玉荷叶形洗清青白玉荷叶形洗,器高6.1厘米、宽12.4厘米、厚7.5厘米,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器为青白玉质,湿润光洁,表面留有大片褐黄色玉皮。一莲蓬隐现于器身,而三两根叶片柔软起伏,使整个器物刚柔相济、妙趣横生,成为荷叶形洗器物中之精品。以卷曲荷叶做成洗状容器,并不少见,平坦一点又可做成笔掭等。荷之高洁丰茂、亭亭玉立、临风摇曳,出淤泥而不染之种种风韵和品格历来受人喜爱。
[专家点评] 清 拐子式书卷搭脑扶手椅 [专家点评]清拐子式书卷搭脑扶手椅清拐子式书卷搭脑扶手椅木质为楂桢木,又名柘木。高100厘米、宽62.2厘米。拐子式指由夔纹演变的直角弯转的椅背和扶手的木构件。这件椅还保存了夔龙首的特征。变形拐子回纹,攒斗制成。椅背雕有瓶花图案。
[专家点评] 清封锡禄 竹根雕罗汉 [专家点评]清封锡禄竹根雕罗汉这件竹根圆雕罗汉是封锡禄的传世杰作之一。在我国的竹刻艺术史上,清代嘉定地区的著名竹刻艺人封锡禄的作品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封锡禄,字义侯,晚号廉痴,为嘉定派刻竹圆雕高手。相传封锡禄所摹拟的梵僧佛像,奇踪异态,诡怪离奇,使见者毛发竦立。在传世的封氏竹刻作品里,这件罗汉像以雕刻手法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有趣而闻名。
[专家点评] 清 沈大生“竹刻笔筒” [专家点评]清沈大生“竹刻笔筒”这只沈大生竹刻庭院读书图笔筒,呈椭圆造形,作者择宽阔一面构图,取江南庭院圆门洞开作景。沈大生,字仲旭,又字禹川,明末清初嘉定人。他在承袭朱氏深刻雕镂技法的基础上创出新意。他在当时即与嘉定竹刻名家侯崤曾、秦一爵齐名,号称大家。英国东亚美术馆藏有沈大生刻蟾蜍,上海博物馆亦有“禹川沈大生制”深雕庭院读书图笔筒,时代属于清初,是沈大生著名的代表作品。
[专家点评] 清 黄花梨瓷面砚屏 [专家点评]清黄花梨瓷面砚屏这件清代黄花梨瓷面砚屏,长67、宽19、高37厘米,黄花梨所制屏架之精巧自不必说,瓷面所绘“...仙境图”已足令人赏心悦目了,海水浪滔翻腾,气势壮阔,岸上古松参天,宝塔耸立。此器青花与黄花梨木色彩搭配之妙,使这件砚屏清新典雅,不同凡俗。砚屏在实际用途中作用并不太大,其观赏性似超过其实用性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