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黑漆交椅一对

[专家点评]清黑漆交椅一对清“黑漆交椅一对”交椅长53.5、宽40.5、高94.8公分。造型简约的搭脑,中成枕形,两端以挖烟袋锅的造法连接圆材腿足上截,向下穿过椅盘成为前腿足一木连做,底端出榫装入腿足下横材的卯眼。搭脑与前腿上截相接处嵌有造型精巧的角牙。后腿出榫纳入前边椅面横材与腿中下横材的卯眼,中有轴钉贯穿前后两足。踏床前边表面经使用磨损,已露出木材部分。

[专家点评] 明张翀 杂画图卷(一)

[专家点评]明张翀杂画图卷(一)明张翀杂画图卷(二)明张翀杂画图卷(三)明张翀杂画图卷(四)张翀的“杂画图卷”,此卷纸本设色,纵29.6厘米、横804厘米。此图卷写疏菜、瓜果、河鲜、家兔,衬以盛开的鲜花,将春光秋景集于一体。卷末自题七绝一首,并有跋语。署款“崇祯甲申七月二日张翀识”。下钤“张翀之印”、“子羽”印,是他晚年所作。卷后有清初笪重光题跋。张翀,明代画家。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江都人。

[专家点评] 唐李白 上阳台帖

[专家点评]唐李白上阳台帖李白的“上阳台帖”,此帖书于白麻纸上,纵28.5厘米、横38.1厘米。“上阳台帖”传为李白书,但有人疑为宋人伪作。笔势较为豪放、雄浑、又含飘逸之气,倒颇符合李白诗歌风格。李白字太白、长庚,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大诗人,众人皆知,其善书法,人知之甚少。黄庭坚《山谷题跋》云:“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

[专家点评] 清 双马纹犀角杯

[专家点评]清双马纹犀角杯清代双马纹犀角杯,杯口径长轴13.5厘米,短轴9厘米;底径长轴5.5厘米,短轴3.5厘米;重259克。杯的一面,是一株菩提树,树上串状树叶垂挂满枝,树下雕饰一匹立马,体形俊键肥硕,神情昂扬得意,似乎正在享受牧草丰肥。杯侧面菩提树的主杆有部分镂空,并上下连贯口腹部,又与两侧浮雕山崖相互连系,很自然地形成杯的柄部。

[专家点评] 唐 白釉双龙耳瓶

[专家点评]唐白釉双龙耳瓶这件唐代白釉双龙耳瓶通高43.5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11.7厘米。卷沿,盘口,细长颈,丰肩鼓腹,平底。双龙耳高耸于口沿,垂至肩部。颈和肩部划双弦纹,精细绝伦。施白釉不到底,白釉稍泛青色,有极细的纹片。灰白胎,底粘白沙粉。双龙耳瓶的器型是在鸡头壶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胡瓶特点产生的,盛行于初唐时期。

[专家点评] 唐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专家点评]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江帆楼阁屠(细部)江帆楼阁屠(细部)唐李思训(传)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并非李思训真迹,应是古代摹本。但从题材内容、表现技法方面看,都属于李思训流派,是研究李派山水的一件重要作品。安岐是位有眼光的鉴藏家,他的意见值得重视和参考。李思训唐朝宗室,曾任江都令,宗正卿、左羽林大将军,进封彭国公,转右武卫大将军。

[专家点评] 清杨守敬 行书中堂

[专家点评]清杨守敬行书中堂清杨守敬行书中堂轴纸本,纵244厘米、横117厘米,藏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历史地理学家。同治壬戌科举人。光绪六年至十年曾随黎庶昌出使日本,这期间他带去了大量的中国古碑帖,并传授书法技艺,因此他在日本影响极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这件作品用墨较干,得枯拙苍劲之趣。杨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所著《学书迩言》是近代书学名著之一。

[专家点评] 民国 牙雕孔雀明王

[专家点评]民国牙雕孔雀明王民国牙雕孔雀明王,通高31厘米,为四臂造型:坐姿挺拔,面部神态安详而睿智,庄重而典雅,表现出大士超脱人世苦难的自信。这尊孔雀明王由整块象牙雕刻而成,质地晶莹洁净,体形硕大。其一,孔雀是古印度摩揭陀部落所尊奉的天神,称为孔雀王神。张謇将这尊精美的孔雀明王转赠给博物苑“永宝存之”,从点滴处体现出其无私奉献精神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

[专家点评] 战国 三兽铜啄

[专家点评]战国三兽铜啄战国三兽铜啄,高18.5厘米,江川李家山出土。其刺细长,后端呈菱形,前锋为六边形。椭圆形銎横向装置,銎部装饰有双旋文、齿文及太阳文图案。銎背上铸有3只首尾相接的圆雕小兽。这是滇国青铜器中很少见到的抽象动物形象,他们或长尾曳地,或长尾上卷,垂头四处探觅,不知是在寻找食物,还是寻找同伴的去向。

[专家点评] 清 临潼砚山

[专家点评]清临潼砚山此座清代临潼砚山为广东绿端石,有阮元铭,高40厘米、宽63厘米。这座砚山山势起伏跌宕,峰回路转,极能小中见大。石上浅浮雕有许多杂树,使人产生丛林密集的艺术效果。砚山右边一窍洞开,洞前一小块平坦砚池,即点明了砚山功用,又增添了几分趣味,将观赏石与文房有机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