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褐彩轿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褐彩轿这件北宋白釉褐彩轿通高15.8厘米。轿顶塑成用绳子和毛毡结扎而成的六角攒尖式,六面各贴一朵模印团华。轿身及轿夫施白釉,轿顶施黑褐色釉,轿身四周及轿夫身上也装饰性地点有黑褐彩。这件白釉褐彩轿采用了捏塑、堆贴、镂空、压印、刻花以及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真实再现了北宋民间四人肩舆(轿)的形象,是定窑仿生瓷中罕见的精品。这件白釉褐彩轿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唐 武则天除罪金简 [专家点评]唐武则天除罪金简武则天除罪金简为长方形,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33.5克。(如图)武则天为掌握权力,...人无数,连亲生儿女都不放过,她自知罪孽深重,怕死后升不了天,就把罪过刻在金简上。据文物部门的专家介绍,我国过去曾发现过帝王封禅祭祀名山大川的玉简和银简,金简发现尚属首次。由于武则天墓尚未开掘,这块金简就成了武则天的惟一一件现存文物。
[专家点评] 元代 景德镇窑蓝釉罐 [专家点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罐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罐(底)此件元代蓝釉大罐高25.5厘米,最大腹径28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5.5厘米,微收的颈部高2厘米,微外撇的足颈高2厘米。从器形看,此蓝釉大罐有明显的元器特征。丰肩、腹下急收无凸显的大罐在元代是最为典型,磁州窑大罐有这种器型,景德镇窑大罐也有这种器型。大罐胫部近底处向外撇开,也是元代立件器如高足碗、玉壶春瓶、梅瓶及一些青花大罐较为普遍的特征。
[专家点评] 文彭 琴罢倚松玩鹤 [专家点评]文彭琴罢倚松玩鹤这方“琴罢倚松玩鹤”为青田石,规格为长3.3厘米,宽3.3厘米,高8.1厘米,现...泠印社。这是一方文彭真印,布局、用刀沉稳、大方,边款以双刀行书为之,十分雅洁,印顶有王福厂观款。文彭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文彭是文徵明的长子,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世称文国博。由于文彭是第一位将石料广泛用于印章创作之人,再加上艺术造诣高深,实为流派印家第一人,因此假托他名字印章极多。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束腰三弯腿长方凳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束腰三弯腿长方凳明黄花梨束腰三弯腿长方凳,长57.5公分、宽53.6公分、高51.8公分。凳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木纹华美生动的独板面心,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边抹立面中上部打一窪槽后向下内缩至底压一窄平线。束腰与壶门形沿边起线的牙条为一木连做,以抱肩榫与腿足上端,座框下部结合,腿足下展为弧度优美的三弯腿收以形状完好的卷足。牙条下有罗锅枨与四足以榫卯相交。三弯腿设计的杌凳传世数量稀少。
[专家点评] 近现代马衡 篆书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马衡篆书联此十言联由邵裴子先生撰联,嘱马衡篆书。篆书联写的平稳、大方、笔画有轻重提按变化,但个性略逊。马衡,字叔平,浙江鄞县人。1925年任故宫博物馆副馆长,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抗战时期主持故宫文物大q移,对国家文物保护做出卓越贡献。又任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论》、《石鼓为秦刻石考》、《凡将斋金石丛稿》、《凡将斋印谱》等。郭沫若称他为“中国金石学第一人”。
[专家点评] 明陈洪绶 抚乐仕女图 [专家点评]明陈洪绶抚乐仕女图此图为陈洪绶的“抚乐仕女图”,绢本,125×61cm,现...泠印社。此帧作品人物线描最见功力与风致,人物眉目传情,前后呼应,略施淡彩,清雅宜人。章侯书法瘦劲,与画风一脉相承。由于陈老莲线条的简洁精炼,所作版画插图十分相宜,曾创作了《水浒叶子》、《西厢记》等插图,可谓“独树一帜,无与伦比”。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
[专家点评] 汉 玉鹰 [专家点评]汉玉鹰这件精致玲珑的汉玉鹰长7厘米,宽5厘米,通体白色,局部有红皮色。.鹰圆目勾喙,双翅平展,尾羽散张,似发现有猎物,做俯冲捕捉状。鹰是凶猛之鸟,故当时置于墓中,意寓为帝陵安全的护卫者。出土于汉元帝渭陵的“长寿宫”。
[专家点评] 东汉 铜车马仪仗佣群 [专家点评]东汉铜车马仪仗佣群这一组东汉铜车马仪仗俑群铜塑,规模庞大,一共有14件。铜斧车是出行仪仗队列中的前导车,车为双曲辕,双辕后部承长方形舆。御奴作跪姿,双手拱举,作执辔驾御状。斧车是出行仪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车上立斧以示权威。铜轺车由车、马、伞、御奴和伍佰组成。伍佰头戴冠,着长袍,右臂前伸,手直指,走在车前辟道。铜辇车是出行时官吏家眷乘坐的车,由车、马和一将军奴组成。
[专家点评] 宋代 大理国金丝藤编织饰物 [专家点评]宋代大理国金丝藤编织饰物宋代大理国金丝藤编织饰物,直径各6.2厘米,厚0.8厘米。整体结构用金丝及金薄片编织而成,色泽金黄。这些金丝藤编织成的花朵,规整,均匀,条纹清晰,光彩熠熠,工艺细腻,是藤编工艺的极致。金藤编织原系印度、缅甸的装饰物。《东华录》记载:“宋绍兴丙辰夏、薄等国遣使俄托乖诃进表两匣及金藤两个。”可见至少在宋代,金藤编织便在中华大地出现。金藤织饰物有可能为缅甸入朝的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