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 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 [专家点评]明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直径4.9厘米。纹饰相同但双兔的纹向相反。兔是玉器中常见的造型。《瑞应图记》中有“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的论述,可见兔在古代也是祥瑞之物。唐宋以后玉兔较前有所增多。这里所见的玉兔对牌,其玉质上乘。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牛首兽面纹铜锭鼎 [专家点评]西周早期牛首兽面纹铜锭鼎西周早期,牛首兽面纹铜锭鼎,山西省淳化县文物馆藏。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66千克。此为西周前期的饪食器。直耳、圆腹、柱足、足沿外折。腹部铸三牺着大錾,十分罕见。腹下近口沿处饰龙纹,两龙相对,构成兽面纹饰,兽口下有一牛首,兽面作啖食之势,足部饰带棱脊兽面,形制、纹饰都很特别。整器体形庞大,气势恢宏,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一件铜鼎。
[专家点评] 清 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 [专家点评]清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清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清宫旧藏,通高28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5.4-5厘米。壶为双层唇口,长颈,鼓腹,圈足,拱形圆盖,火焰式钮,壶体一侧为凤头式流,另一侧为卷云式执柄。壶身饰四周弦纹,腹部雕一圈减地隐起的饕餮纹。肩部配活环链式提梁,提梁中部雕成夔龙状。此壶竹刻技艺精湛,未见粘接痕迹,整体造型及纹饰仿商周青铜器,可见清中期好古拟古之风尚。
[专家点评] 清 黄花梨凸形亮脚扶手椅 [专家点评]清黄花梨凸形亮脚扶手椅清黄花梨凸形亮脚扶手椅,清宫旧藏,高105厘米,长65厘米,宽49.5厘米。椅靠背方直,搭脑凸起。搭脑两侧和扶手前部饰花角牙,背板下部有凸形亮脚。座面下施方形券口牙。方腿直足,装步步高管脚枨。此椅通体用方材,各处线条亦见棱角,造型质朴而又颇具特色。
[专家点评] 清中期 竹雕白菜圆笔筒 [专家点评]清中期竹雕白菜圆笔筒清中期竹雕白菜圆笔筒,高11.5厘米,直径5.8厘米。笔筒圆体,较纤巧,三矮足。通体以去地浮雕法表现纹饰,故口边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倾侧的白菜一棵,叶片翻卷,又以阴刻法刻画虫蛀之痕及叶筋等。物象虽简,却也神完气足。
[专家点评] 五代 越窑青釉粉盒 [专家点评]五代越窑青釉粉盒另面另面细部细部细部里内底部五代,越窑青釉粉盒,高5.7厘米,口径10.5厘米。盖呈圆弧型隆起,盖盒之间以字母口相套接,扣接部分均刷有薄釉,底部有五处圆形支烧痕,施青釉,釉层肥润亮泽,颜色纯净均匀。应为上林湖高岭头、荷花芯越窑中心窑区产物。一般越窑器多为扁平型,偶尔可见高身盖,但蛋形的较为少见。
[专家点评] 春秋 长方形玉 [专家点评]春秋长方形玉春秋,长方形玉,长10.6厘米、宽2.2厘米、厚0.6厘米。玉色淡青,有白色沁斑。略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上端平直,有—凹口,下端呈楔形,也有一凹口。中心为两面对钻的穿孔,两侧琢出扉棱。两面均以减地浅浮雕手法饰蟠螭纹,夹以细密羽状纹。为春秋晚期典型的琢玉风格。此器为江苏吴县严山春秋时期吴国宫廷玉器窖藏出土,具有较强的时代风格。
[专家点评] 战国晚期 骑驼人擎灯 [专家点评]战国晚期骑驼人擎灯战国晚期,骑驼人擎灯,湖北省博物馆藏高19.2厘米,盘口径8.9厘米,柄9.8厘米。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灯盘圆形,浅腹,盘心有尖柱双峰骆驼昂首垂尾立于方座上,驼峰中坐一人,人的上身挺直,五官清晰,双手捧圆圈形灯座,双脚屈夹于驼身两旁,灯盘的长柄插入圆圈形灯座内。
[专家点评] 明晚期 牙雕玉兰花式杯 [专家点评]明晚期牙雕玉兰花式杯明晚期,牙雕玉兰花式杯,高6厘米,口径7.5-6厘米。杯象牙质,口微撇,杯身雕作玉兰枝叶托举花苞之形态,造型如玉兰之初绽,花枝盘曲于底部而成杯托。此杯造型新颖优美,磨刻圆润光滑,象牙的天然纹理清晰毕现。明清时期象牙雕刻高度发展,宫廷内专设牙雕作坊。此杯风格简洁而雕工细腻精湛,于清丽中显出富贵典雅之韵致。
[专家点评] 清 黄花梨藤心方杌 [专家点评]清黄花梨藤心方杌清黄花梨藤心方杌,高51厘米,长63厘米,宽63厘米。方杌座面四角攒边框,中央镶藤心,屉下有两根弧形弓枨支撑。座面下牙板边缘起线,牙头锼出云纹。四腿带侧脚,腿外圆内方,向外一面皆以3条带漥阳线界出两个混面。腿间罗锅枨两端作卷云形,中部微向下凹,具弓形。此杌做法与明代略有不同,罗锅枨颇具装饰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