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民国 汪野亭山水纹瓶

[专家点评]民国汪野亭山水纹瓶此瓶高58.5厘米,口径16.8厘米,底径16.6厘米。“乌目山中人”即清初“四王”之一王石谷的号,王石谷以画树著称,汪野亭崇尚其风,在树木的描绘上,夹叶点笔,勾枝相间,妥帖自然,饶有情思。汪野亭,名平,号平山、平生、老平、传芳居士,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山水是“珠山八友”中最著名的,以清初“四王”画风为本,擅长青绿山水,其笔墨造型的精练与功力,堪与其时国画山水大家相媲美。

[专家点评] 宋黄庭坚 山预帖

[专家点评]宋黄庭坚山预帖《山预帖》,行书,纸本,31.2×26.8cm,凡6行,84字。书于建中靖国元年四、五月间。钤有明內府稽察司半印、“张应申印”、“清鉴堂图书印”、“笪重光印”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宮书画录》等著录。《清鉴堂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宋马远 山水人物

[专家点评]宋马远山水人物宋马远,山水人物,立轴,绢本,200×89厘米。马远,字遥父,号钦山,人称马一角。原籍山西,后居钱塘(杭州)。兴祖孙,世荣子,逵弟。光、宁朝画院待诏。画山水、人物、花禽,种种臻妙。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

[专家点评] 清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清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清宫旧藏,高13.7厘米,口径最大9厘米。笔筒天然卷书式,截面近乎“凹”字形,左右对称,曲线流转,于选材上煞费周章。笔筒外壁以留青法表现柳荫洗马情景。以凹入部分为界,与浴马图相对的是一马垂首隐身于山岩之后。笔筒造型别致,为装饰图样增添了变化之妙。此器留青工艺极精,能于薄薄的青筠中区分出多个层次,表现物象的透视关系。

[专家点评] 清 竹雕品茗图茶叶筒

[专家点评]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另面)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另面)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另面)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另面)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细部)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细部)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细部)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细部)清竹雕品茗图茶叶筒(细部)这件竹雕品茗图茶叶筒,高17.8厘米,口径7厘米。雕刻品茗图,带款。为清代物,行旅携带茶叶用。

[专家点评] 清早期 填漆戗金龙戏珠纹宴桌

[专家点评]清早期填漆戗金龙戏珠纹宴桌宴桌高86厘米,长135厘米,宽101厘米,木胎髹红漆。上层桌面四边起拦水线,正中葵花式开光,内饰线刻戗金双龙戏珠纹,四角及四边亦饰龙戏珠纹,侧沿饰云纹;下层桌面整齐地镂4排24个圆孔,为稳固其上所置之碗足而设,孔间饰升龙。牙条及腿足饰龙戏珠纹,壸门曲边髹金漆。此桌是清前期皇帝用膳的宴桌,...考究,装饰华丽,体现了皇家独有的气派。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玉双兔饰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玉双兔饰此件藏品长5厘米。白玉,立体圆雕,双兔相伴,翘首回望,口衔灵芝并卧,灵芝枝叶为底。此器可作镇纸,也可作小型陈设。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光亮,因质地洁白,更显小兔温驯可爱。兔子是祥瑞的征兆,灵芝写意祝健康长寿。

[专家点评] 西周中期 己仲壶

[专家点评]西周中期己仲壶己仲壶(附图)周中,己仲壶,上海博物馆藏通高14.8厘米,口长6.8厘米,宽8.4厘米。器呈椭方形,垂腹,身铭为饮壶。盖与腹饰变形卷龙纹无首,盖缘与圈足饰蛇纹,口沿饰鸟纹,器虽小但铸作粗,器盖同铭14字,记录己仲为棚生作饮壶,祈求长寿和美德。

[专家点评] 宋蔡襄 大研帖

[专家点评]宋蔡襄大研帖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专家点评] 南北朝 青釉六系盘口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地改变釉子的配方,使得早期并未完全成熟的“成熟青瓷”真正定型并就此延续到了今天。直到南北朝晚期至隋,窑工们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彻底克服了釉面开片剥落的问题,中国的陶瓷最终得以定型并由此开始延绵千年。这件盘口壶是很典型的南北朝青瓷,造型大器,敦实厚重,釉层虽有开片却无剥落,保存十分完好,因而也是十分难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