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紫檀雕菊花“曲肱枕”臂搁 [专家点评]清紫檀雕菊花“曲肱枕”臂搁紫檀雕菊花“曲肱枕”臂搁,清宫旧藏,长24.1厘米,宽5厘米。臂搁平底,弧面,四矮足。上下边缘较薄,足部圆润,磨工甚佳。器表取边角构图,浅浮雕斜坡之上生瑞草兰花,湖石后一丛菊花盛开怒放。雕刻颇精,工细周密,画意浓郁。画面左上有隶书“曲肱枕”铭并“渺渺兮予怀”篆书印章。
[专家点评] 明徐渭 榴实图 [专家点评]明徐渭榴实图榴实图(细部)明徐渭,榴实图,纸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91.4厘米,横26.6厘米。图绘折枝石榴,郁勃而有姿致,结合自题诗,知是借题发挥,缘物抒情,抒写画家怀才不遇之慨。画家所运泼墨写意法,既痛快淋漓,又富有变化。全图画法粗简恣肆,笔简意繁,形象出神入化,寓意深刻。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自书杂咏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自书杂咏文徵明此卷,录自作诗十首,书写严谨,秀丽劲健,是他中晚年后习见的书风。书画家精品的出现,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因素。说它是文氏书法中的佳作,绝不为过。其上玺印累累,是其流传的佐证。而在清初入宫之前,则已被人什袭藏之,其上“四明朱氏收藏图书记”、“留余堂记”二印已被“石渠”著录,可见必为乾隆前之藏家。
[专家点评] 西周晚期 多友鼎 [专家点评]西周晚期多友鼎多友鼎(附图)西周晚期,多友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下泉村出土,立耳,半球形腹,蹄形足素面无纹,口下饰弦纹两道。这种造形的鼎在西周晚期甚为流行。有铭文275字,记载了多友抵御猃狁立功受赏之事,有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专家点评] 宋代 蚕茧纸 [专家点评]宋代蚕茧纸宋代蚕茧纸(光照)宋代蚕茧纸又称棉纸,色呈浅黄,质地极薄,正面光滑,纤维交织匀细,厚度均一,帘纹近二指宽。此纸制造甚佳,绵软易受墨,而且寿命长抗虫蛀,纤维短而细,交织均匀而紧密精细,故人们以棉纸或“蚕茧纸”予以美称,为纸中上品。此纸常用于书写、碑帖、装帧等。
[专家点评] 明吴彬 云峦秋色图 [专家点评]明吴彬云峦秋色图云峦秋色图(细部)明吴彬,云峦秋色图,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126.5厘米横28.3厘米。上部为一挺秀独立的主峰高高耸起,其下有侧峰支岭,层层叠起,碎石浅滩,出没山前。山间遍生丛树,细瀑清泉从山上跌宕而下,在山下汇为平静的河流。画中笔法温厚而松秀,山石树木造型整肃,秩序井然,程式严密,但稍有板滞之弊,其设色温雅清淡,更使画面境奇秀,温和而雅致。
[专家点评] 十九~二十世纪 象牙镂雕渔翁得利图香囊 [专家点评]十九~二十世纪象牙镂雕渔翁得利图香囊十九~二十世纪象牙镂雕渔翁得利图香囊(另面)十九~二十世纪象牙镂雕渔翁得利图香囊(细部)十九~二十世纪象牙镂雕渔翁得利图香囊(细部)十九~二十世纪象牙镂雕渔翁得利图香囊(细部)此物高5.2厘米,长3.8厘米。采用优质象牙芯料为材,一面平一面为鼓型,双面对称雕渔翁得利图,细密小孔为地,雕工细腻,贴身面有原包浆,牙色金黄,底部开有密匣,为装载麝香的香囊。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白玉带皮携琴访友搬指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白玉带皮携琴访友搬指白玉带皮,搬指为圆筒状。巧琢一亭阁,亭内老翁正迎接访者,伯牙持仗,蹬阶趋亭,身后二侍童相随,一侍童腋下夹琴。待童身后巧琢松、竹相视。整个画面呈现出喜庆祥和、福寿延年的主题。
[专家点评] 唐 越窑青釉瓜楞水盂 [专家点评]唐越窑青釉瓜楞水盂唐越窑青釉瓜楞水盂(另面)唐越窑青釉瓜楞水盂(另面)唐越窑青釉瓜楞水盂(里内)唐越窑青釉瓜楞水盂(底部)唐越窑青釉瓜楞水盂(细部)此水盂高3.3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4.7厘米。中国的文房用具自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专用器物,南北朝时瓷砚、瓷水盂等已经相当成熟并多样化。唐代越窑生产的青瓷文房用具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专家点评] 明祝允明 行书七言诗 [专家点评]明祝允明行书七言诗明祝允明行书七言诗,立轴,水墨纸本131×31厘米。祝枝山的书法,在有明一代极负盛名,有“国朝第一”之称。此轴曾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书法挪赏大辞典》、《祝允明墨迹大观》多次出版印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祝氏希”一印亦选自本幅,是他的中年真迹中之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