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李宗颢隶书八言对联 [专家点评]李宗颢隶书八言对联隶书八言对联(细部)隶书八言对联(细部)李宗颢(一八六二~?居京师游李文田之门,与金石学家江阴缪荃孙讨究古籍版片,就所知以蝇头细书识于四库简明目录书眉,丹黄烂然,所论不出于邵懿辰、莫友芝之外者。画不多作,间一点染,亦駸駸入古。集《宋书·乐志》,《南史·陈伯之传》。丙申二月,李宗颢。
[专家点评] 芦苇蟹图 [专家点评]芦苇蟹图题跋细部招子庸字铭山,号明珊,广东...横沙人。出为山东潍县知县,曾任青州知府,有政声,寻坐事落职,旋罢官归里,以卖画为生。以新意画蟹,平沙浅草著墨无多,令人想见江湖风景,风味为画家所未有。又善人物,尝仿金农无量寿佛,姿状奇伟而静穆,非俗手所及。他还是著名音乐家,精晓音律,所著《粤讴》一百二十余首为一卷,一时乐籍人谱为声歌,深受粤人喜爱。
[专家点评] 清 象牙雕竹林七贤笔筒 [专家点评]清象牙雕竹林七贤笔筒牙雕是以动物的牙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臂搁、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这件牙雕作品采用清代惯用的手法即减地法雕竹林七贤图,构图布局合理,雕工精细。
[专家点评] 伯各卣 [专家点评]伯各卣附图细部卣的出现时间比较早,在殷商即已常见。但是到西周时变体增多,造型富于变化。这件卣为陕西宝鸡竹园7号墓乙室出土。同时出的有两件,一大一小,还有一件尊。三件均有相同铭文,这也符合当时尊、卣配合使用的习惯。该卣椭圆体垂腹,羊首提梁,梁上二牛首盖面,器腹饰卷角翘出的兽面纹,盖缘和器颈饰龙纹,圈足饰龙纹,其装饰风格与伯各尊相同。在器盖内和器身都有相同的铭文,为:伯各作宝尊彝。
[专家点评] 伯各尊 [专家点评]伯各尊附图细部在西周早中期流行的尊是一种酒具,用于储酒。通常与卣相配共用,如有铭文,则铭文相同。西周青铜尊的基本特点是:撇口、直腹、圈足。腹部通常是分断接,每段均有文饰。这件伯各尊于陕西宝鸡竹园7号墓乙室出土。属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该件尊圆口外侈,方唇腹微鼓,高圈足。口下饰蕉叶状龙纹,下饰圆顾龙纹,腹饰兽面纹,角翘立于器外,圈足饰相对的鸟纹,器底铸铭文6字:伯各作宝尊彝。
[专家点评] 战国 和阗白玉三才纹剑饰 [专家点评]战国和阗白玉三才纹剑饰侧面侧面细部背面细部细部这件玉器高5.7公分,宽1.5公分,厚1.1公分,属于较小型的玉剑饰。采用和阗白玉为材,器背上以准确流畅的线条刻变形三才纹,虽简单但给人以含蓄的美。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阗仔玉,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玉具剑于春秋晚期问世,其装饰常用玉标首和玉珌。至战国时期则新出现了玉剑格,在剑鞘上饰有玉琫。
[专家点评] 清 兰亭砚 [专家点评]清兰亭砚此砚采用的是出自肇庆端溪的宋坑石,石色红紫,石面有火捺。宋坑石历史远久,是最早开采的端石坑口之一。直到现在还有可用的石材。这块砚沿用自元代以来就十分常见的文人画意“王羲之爱鹅”,砚面刻王羲之在楼台之上,神态自然;曲涧为砚池、小桥流水、浮鹅数尾在涧中。砚堂左右亭榭相映,四侧刻修禊人物图,覆手深凹,刻行书“兰亭序”。同样这也是一块观赏功能多过实用功能的文人砚台。
[专家点评] 明 绿瓜砚 [专家点评]明绿瓜砚明绿端石瓜砚(侧图)这是一块以肇庆绿端溪石雕刻而成的。此砚石色黄绿相间,质细润。以瓜为砚堂,砚堂周缘藤蔓瓜叶环绕,一叶为墨池,以剔地浮雕,刀法豪放,自然浑厚,形色秀丽雅洁,别有清趣。砚台其实兼有实用功能和欣赏功用,明清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甚至达官贵人其实往往并不真是使用砚台而是作为一种观赏品或送人,或自赏,本砚就是一例。
[专家点评] 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 [专家点评]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底足)北宋龙泉窑青瓷刻花碗(侧面)北宋时龙泉窑刚刚开始兴起,这时龙泉窑许多产品明显带有越窑的特点,包括釉色,刻划花装饰文饰,底足的修胎等等。碗内壁装饰刻划海浪花纹,半刀泥(斜刀)技法纯熟,线条奔放有力,自由潇洒,颇有北宋曲阳定窑的技艺风格。综合上述特征,此碗应为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碗,充分体现了北宋龙泉窑烧制民间器皿的工艺技术水平。
[专家点评] 元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 [专家点评]元龙泉窑内刻杂宝纹青瓷碗底足修胎细部细部方胜海螺乩螺纹双鱼鱼该碗口沿微微外撇,直径19.5cm,高7.8cm,圈足直径约6.7cm,高0.9cm。口沿内外一周显见积釉痕。该碗内外壁纹饰满而密,但密满中又见刻划简练疏朗。为突显刻花纹,施釉薄而均匀,极见装饰技巧。圈足内刮釉一周,残留托烧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