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细部《大清康熙年制》款器呈筒形,以青花绘山水通景,其深山峻石,古刹苍松。直至清康熙朝笔筒才正式定型,为上下径大体一至的筒状器,平底。这与康熙帝本人重视汉学,精于文事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大提倡读书至仕是有很大关系的。
[专家点评] 清 溪山行旅砚 [专家点评]清溪山行旅砚清白石溪山行旅砚(底足)此砚砚材为白石。白石产于山西,石色乳白,石理细腻滑润。砚面上部刻仿元倪云林《溪山行旅图》,井形墨池,下为受墨池。山水人物布局严谨,雕琢技艺精湛,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属高雅艺术作品。中国历代称端、歙、洮河、澄泥为四大砚材并广为人们所熟悉,但吾国地大物博,还有许多优质的砚材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如此砚,如松花石砚等等。
[专家点评] 南宋官窑系青釉牛头瓶 [专家点评]南宋官窑系青釉牛头瓶南宋龙泉窑青釉牛头瓶(底足)南宋龙泉窑青釉牛头瓶(修胎)南宋龙泉窑青釉牛头瓶(冰片纹)这件琵琶尊通高14厘米,其特征是:墨胎,薄胎厚釉,釉面半透明,内外满釉。在烧成温度低部分,圈足露胎处呈黄褐色,相应器身釉色呈青黄色并开细密的冰裂纹,器内满釉,釉色及开片如器外表。初步判断该器窑口存在两个可能:其一,它是龙泉窑仿南宋官窑器;第二,可能它就是郊坛下官窑器。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圈椅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圈椅圈椅又叫太师椅。“太师椅”这个名称最初始于南宋初年,据说是秦桧时兴起的,也是中国家具中唯一一种以官名来命名的器物。书载,当时有个叫吴渊的京官,为了奉承时任太师的秦桧,出主意在他的交椅后背上加了一个木制荷花状托首,称作“太师样”,此后仿效者众,遂名太师椅。明代,这种交椅渐被圈椅取代,故名圈椅为太师椅,到了清代,民间已将所有的扶手椅都称作“太师椅”。
[专家点评] 夏山过雨图 [专家点评]夏山过雨图龚贤墨韵不在湿龚贤,字半千,清金陵画派领袖人物。因此,龚贤之山水,看去往往浑然一气,沉雅深厚,墨韵无穷。以其言论参其画法,可知龚贤之“润”,实乃湿度适可,关键在于皴染之时能见笔,如太湿,则墨汁粘滞,笔墨相碍,浑沌一片,是为“死墨”。
[专家点评] 明 陈淳 草书五言绝句 [专家点评]明陈淳草书五言绝句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其花鸟画、草书皆为当时代表人物,后人将其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苏州人。明中期以后,吴门四家,尤其是文征明影响极为广泛,陈淳出自吴门,当然亦在其中。此幅为陈淳五十之后的作品,真可谓笔走龙蛇,跌宕起伏,表现手法上注重字数排列,笔划粗细注重变化呼应,甚至已把语意与书法形态联系,气若长虹,韵律感极强,给人一种气象万千,无法之法的感受。
[专家点评] 明玉雕桃形杯 [专家点评]明玉雕桃形杯杯成半桃形,中空,杯口平。桃蒂处弯出一枝叶芽,向上卷曲成杯把。两片桃叶卷帖于杯身两侧,另一片桃叶横于杯把上。杯把上有一朵开放的小桃花,杯足为覆桃花状。玉南莹润透亮,呈浅绿色,造型生动独特,线条优美流畅,用材恰当,并采用了透雕手法,反映了作者熟练的技巧及丰富的想像力。
[专家点评] 宋定窑刻莲花纹盘 [专家点评]宋定窑刻莲花纹盘盘撇口,折腰,圈足。白釉莹润,器内刻莲花,满布其间,花纹潇洒豪放,刀工犀利,充分体现了定窑工匠的精湛技艺。器口因覆烧有芒,故镶以粟色铜扣,尤显高贵典雅。
[专家点评] 元青白釉月映梅枝纹盏 [专家点评]元青白釉月映梅枝纹盏直口,折腹下敛至底,卧足。施青白釉,釉失亮。外底无釉,芒口。盏内剔花月映梅:弯月下,一株梅花斜出,枝子挺拔,叶肥花硕。留地剔花工艺使纹饰与地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立体感。
[专家点评] 唐白釉汤瓶 [专家点评]唐白釉汤瓶广口,外卷唇,长颈,溜肩,高直身,从肩往下渐收,平底。肩部一侧置管状短流,另一侧塑带式曲柄连于颈部。外壁施釉不到底,底部露胎。釉色白润,胎色白中泛黄。此器物长身短流,应为唐代盛沸水点茶之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