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锦地花鸟图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锦地花鸟图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锦地花鸟图盖罐(分体)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锦地花鸟图盖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锦地花鸟图盖罐(另面)罐方唇,平沿,敛口,口部刮釉露胎,弧肩,鼓腹,平底,二层台足,足底露胎。五彩多呈黑色,局部图案可见红、黄色。
[专家点评] 汉 错银铜虎符 [专家点评]汉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背面)汉错银铜虎符,长7.5cm,宽2.7cm。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信物。一般用金属制成,分为两半,内外或有文字以示级别、身份及区域等。使用时双方各执其半,使之相对,两半相合,谓之“符合”,命令为真,反之则伪。虎形符始见于战国,如1975年西安出土秦惠文君时期之“杜”字符。秦汉沿用虎符形制,唯秦符文字多错金,汉符文字多错银。
[专家点评] 明文俶 罂粟萱石图 [专家点评]明文俶罂粟萱石图明文俶罂粟萱石图,设色绢本立轴纵107厘米,横51厘米。文俶,明代女画家。她是文徵明的玄孙女,与丈夫赵灵均一同隐居,怡情山林。她擅长写生花卉,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就信笔点染,她所绘寒山草木昆虫不下千种。所绘苍松怪石,也颇为老劲。天水赵氏文俶画。
[专家点评] 明张瑞图 五言草书律诗 [专家点评]明张瑞图五言草书律诗此为明张瑞图的《五言草书律诗》。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官至大学士。善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五言草书律诗》是一幅个性化较强的条幅,从中可见其转折拗峭,沉实纵逸的雄健骨力。
[专家点评] 明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 [专家点评]明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明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清宫旧藏。高15厘米,直径10厘米。笔筒圆体,三矮足。镂雕和浮雕山石倒挂,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于坡上,戴襆头,着朝服,一手执笏,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见其眉眼攒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动,全神贯注,意甚陶醉。细审人物形貌,弓眉突颧,长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诞不羁,似为传说中之钟馗。此作镂雕工艺极佳,人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比。
[专家点评] 清中期 犀角雕螭柄海水螭纹杯 [专家点评]清中期犀角雕螭柄海水螭纹杯此器以亚洲犀角雕刻而成。此杯雕有九螭,最大的螭紧抓杯口,并咬住杯的口沿,头部刻画精细,毛发细如游丝,目光锐利,螭身与尾部右向,足踏海浪,巧妙地形成一侧杯柄。杯的流部呈弓形,内壁雕一小螭,回首张望,双目炯炯有神,腿爪有力。下部为海水,波涛汹涌,浪花飞溅,两螭仰首欲出。中部三螭相互追逐嬉戏,生动活泼而姿态各异。云雾之中,两螭俯身下探,躬身露齿,作势欲扑,栩栩如生。
[专家点评] 清中期 紫檀平角条桌 [专家点评]清中期紫檀平角条桌桌体紫檀木制,平角立方式。高88.5厘米,长174厘米,宽45厘米。桌面与桌腿的连接为粽角榫结构,面下用直材攒成罗锅枨。桌面与枨子之间用双矮佬支撑桌面。直腿,内翻回纹马蹄足。此条桌造型简练舒展,结构科学合理。
[专家点评] 春秋 玛瑙觿 [专家点评]春秋玛瑙觿玛瑙呈乳白色,半透明状。体形修长,似龙状。曲体尖尾,身体中部钻一穿孔,以供系佩。与此二器的质地与器形完全相同的,是于1972年5月山东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墓出土的12件玛瑙觿,组成六组,串法可分为二种,其中一种由环和觿组成,与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所出土的相似。出土时都是两两成双,位置于骨架、腿、足旁,或腽足部位的棺椁间。因此判断此两件玛瑙觿的年代当为春秋晚期器物。
[专家点评] 三国 越窑青釉镂空薰 [专家点评]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另面)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另面)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细部)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细部)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细部)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细部)三国越窑青釉镂空薰(底部)这件越窑青釉香薰,高27厘米,底径13.2厘米。施青釉,釉层闪褐黄色,露胎处带窑红。三国时吴国的越窑是成熟青瓷的产地。此时青瓷釉层较为稀薄,釉面常出现伸缩斑块,颜色也不稳定。
[专家点评] 清雍正 黄杨木灵芝小盒 [专家点评]清雍正黄杨木灵芝小盒此盒通高2.9厘米,口径7.4-5.7厘米。盖身相叠,雕作灵芝菌状,盒体器壁甚薄,盖身子母口相合。外底阴刻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识。此作随形雕刻,别致精巧,灵芝宛若天成,造型及工艺都较有时代特点,在存世不多的雍正时期黄杨木制品中是极为突出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