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商早期 兽面纹扁足鼎 [专家点评]商早期兽面纹扁足鼎此器为商早期兽面纹扁足鼎。高14厘米,口径13.1厘米。此器平折沿,加厚唇边,口沿上设有小立耳。腹深外鼓,饰兽面纹,联珠纹,龙形扁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专家点评] 江淮地区原始文化 玉琮 [专家点评]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玉琮此件为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玉琮,高3.9厘米,射径上端6.8厘米,下端6.7厘米,孔径上端5.4厘米,下端5.3厘米。1975年出土于江苏省阜宁县板胡乡陆庄3号墓。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北宋 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 [专家点评]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侧面)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侧面)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侧面)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底部)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足)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细部)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细部)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细部)此件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撇口碗,高8.2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5.4厘米。通身施青釉,仅足端无釉,胎呈浅灰色。
[专家点评] 商晚期 徽号鼎 [专家点评]商晚期徽号鼎徽号鼎(附图)此器为商晚期微号鼎,通高19.3厘米,口径15.7厘米。立耳厚实,方唇,柱足,口沿下饰火纹,龙纹,腹饰蝉纹,雷纹作地纹,腹底铸族氏徽号,见附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专家点评] 良渚文化 手钏 [专家点评]良渚文化手钏良渚文化手钏(另面)此件为良渚文化时期手钏,8厘米。此手钏以八颗小勒穿成,采用良渚文化石材打磨,每颗呈色各不相同,是很好的装饰品。古人称玉为“石之美者”,新石器时代很多玉制品实际上不能称为玉,而是彩色石头,良渚玉器就是采用环太湖玉材...的。
[专家点评] 清 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 [专家点评]清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清匏制蕃莲纹团寿字圆盒,通高10.9厘米,口径16.3厘米。盒呈鼓式,盖、身二部分的高度与结构相同,以子母口扣合。盒盖立面与盒顶交界处有3道凸弦纹,形成阶状的独特效果,而器身立面与盒底的交界仅以一条凹线划分。器身、盖面纹饰相同,皆以莲花与团寿相间为饰。从盖顶与底面均有脐状斑痕,可知盒、盖两部分为分别范成,然竟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真可谓鬼斧神工。
[专家点评] 清乾隆 乾隆御制《穿杨说》屏风 [专家点评]清乾隆乾隆御制《穿杨说》屏风乾隆御制《穿杨说》屏风,清乾隆十七年制,共12扇,高282厘米,每扇宽54厘米。屏心为乾隆皇帝御笔《穿杨说》,纸地墨书,行楷,全篇共538字,分别裱贴于12扇屏风上。乾隆皇帝读《战国策》时对“百步穿杨”的说法产生怀疑,便召善射名手试验,无人成功,遂作《穿杨说》一篇以抒己见,认为“百步穿杨”不合事物情理,不是射中一叶,而是射中杨树。
[专家点评] 清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清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清宫旧藏。高13.1厘米,口径10.1厘米,底径9.5厘米。笔筒紫檀质,筒壁上以螺钿、染牙、孔雀石等镶嵌梅竹双禽图,梅花盛开,翠竹碧绿,色彩斑斓的鸟儿嬉戏于枝头,画面布局合理,图案简洁生动,意趣盎然。此笔筒在紫檀深沉的色地上施以五彩缤纷的百宝嵌工艺,鲜丽而不失雅致,紫檀与百宝嵌花鸟形成对比互衬,各种色泽与纹理的百宝镶嵌组合亦相映成趣。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清乾隆白地套蓝玻璃缠枝花卉纹朝冠耳炉,清宫旧藏。炉身圆形,盘口,短颈,鼓腹,朝冠耳,兽蹄形足,内附铜胆。炉体以白色玻璃制成,套半透明蓝色玻璃碾琢出花纹。口沿琢饰回纹,颈饰蔓草纹,腹部环饰缠枝花卉纹一周,其中盛开的三朵大花分别与三足的位置相对应,足阴刻卷云纹。口沿一侧阴刻楷书“乾隆年制”横行四字款。
[专家点评] 清 紫檀暗八仙立柜 [专家点评]清紫檀暗八仙立柜清紫檀暗八仙立柜,高162厘米,长90厘米,宽35.5厘米。立柜紫檀质,对开门,门框内落堂镶板,铲地雕云纹,间以暗八仙纹,寓祝颂长寿之意。门框外侧边各嵌铜活页一对,两门间有面页,上安云形拉环和门闩。门下有柜膛,膛面铲地雕海水江牙间云蝠纹,寓“福如东海”之意。立柜两侧面立墙雕拐子纹间锦结葫芦。此柜云纹满布,云朵的雕工流畅生动,有飘然之感,云间铲地平整如一,尤见匠师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