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商 青铜勾戟

[专家点评]商青铜勾戟此器为商代青铜勾戟,通长27.4厘米,内长6.6厘米,援宽7厘米,重630克。1989年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援下勾,体后宽,前收窄,三角锋。这些兵器为研究商代赣地吴城文化与先周文化间的交流提供了材料。专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早在商代,江西地区就通过长江和汉水可到达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与陕西先周地区有通畅的交流渠道。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商 玉镯

[专家点评]商玉镯此件为商代玉镯,高2.6厘米,直径7.9厘米,壁厚0.7厘米。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

[专家点评] 商 简体蝉纹柄形玉器

[专家点评]商简体蝉纹柄形玉器此件为商代简体蝉纹柄形玉器,长20厘米,宽2.2厘米,厚1.8厘米。器身以3周细凹弦纹分成3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将其分成上下两组,每组以四角为中轴线饰浅浮雕式蝉纹,蝉首相对。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

[专家点评] 唐韦偃 双骑图

[专家点评]唐韦偃双骑图此为唐韦偃的《双骑图》。韦偃家学渊源,但远胜父叔,他代表了宫廷以外的另一种画风。他唯一的传世真迹《双骑图》,画面上表现了二人各乘一马,并辔狂纵的情形。《双骑图》的构图极其危险,整个画面的重心压在右下角,特别是右边的马匹近乎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这在构图上极其忌讳。但韦偃以独到的手眼,使画面绝处逢生。

[专家点评] 唐李邕 麓山寺碑

[专家点评]唐李邕麓山寺碑此为李邕的《麓山寺碑》。《麓山寺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施,章法参差错落,行云流水,化柔为刚之美。北宋黄庭坚评其:“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务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

[专家点评] 元 钧窑天蓝釉红斑碟

[专家点评]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侧面)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侧面)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侧面)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底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细部)元钧窑天蓝釉红斑碟(足)此碟高3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7.2厘米。釉水肥厚,莹润透澈,质如玛瑙,红斑自釉下透出,鲜艳亮丽,属元代钧窑瓷上乘佳品。

[专家点评] 商 四棱锥形青铜矛

[专家点评]商四棱锥形青铜矛此器为商代四棱锥形青铜矛,通长16厘米,骹径1.8厘米,重100克。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体作细长的四棱锥形,四面平直,汇成尖锐前锋。骹圆内空,端加厚一匝。骹端截面呈正六边形。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竹丝长方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嵌竹丝长方盒清中期文竹嵌竹丝长方盒,清宫旧藏,通高4.9厘米,长9.5厘米,宽6.7厘米。盒长方形,委角,扁体,盖与身子母口相合。盒内壁包镶文竹,外底亦镶嵌文竹,其余部分皆嵌贴竹丝为饰。竹丝细密,色泽肌理变化精微,排列均匀。盒体每面转折处衔接自然,了无痕迹。盖面于竹丝层上又嵌贴文竹层为饰,以染色竹黄贴出黑花勾连方格纹,在竹丝装饰的烘托下成为器物的点睛之笔。

[专家点评] 商 有领玉璧

[专家点评]商有领玉璧此件为商代有领玉璧,直径16.8厘米,一面外孔径7.56厘米,内孔径6.96厘米,领高0.93厘米。出土时断裂成3块,已粘合,其中1块呈青黄色,其余2块大面积泛白。体扁薄,中间有对钻大圆孔,孔周两面均有凸起成环状的圆口,即所谓的领。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卷草纹展腿方桌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卷草纹展腿方桌明黄花梨卷草纹展腿方桌,高86.5厘米,边长100厘米。桌面下带束腰,壸门式牙条,牙条与腿足结合处浮雕卷草纹。两侧腿间装双横枨。四腿足展腿式,上端为拱肩三弯腿外翻马蹄,下端为活动式圆形腿,可以拆分。“展腿”是明式家具的常见做法,多可开合,后来演变成为一种装饰手法,采用一木连作,但仍保留两层足的形式。此桌造型大方庄重,线条简练,有装饰但不失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