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石涛 金竺朝霞图 [专家点评]清石涛金竺朝霞图此为石涛的“金竺朝霞图”,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石涛山水画作品,有粗细风格,其中又有刚柔和疏密的变化。《金竺朝霞图》轴,以精笔描绘了位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之间的金竺岭,上题“己酉夏日写于新安...画院”。
[专家点评] 清王时敏 隶书陶潜诗 [专家点评]清王时敏隶书陶潜诗此为王时敏的《陶潜诗》。此隶书作品,体方笔圆,深厚雍荣,字形端朴紧密,是隶书上乘之作。《桐阴论画》说:“烟客楷抚《林树赋》,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为近世第一。”王时敏,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容,自号偶谐道人,又称自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清之际画家,与王鉴,王恽,王原祁共有清初四王之称。山水笔墨苍润秀疏,为四王之首,精通画理,隶书,先师用《受禅碑》,后参用《夏承碑》。
[专家点评] 隋 越窑系青釉水丞 [专家点评]隋越窑系青釉水丞隋越窑系青釉水丞(另面)隋越窑系青釉水丞(另面)隋越窑系青釉水丞(里内)隋越窑系青釉水丞(底部)这件隋代越窑青釉水呈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5.2厘米。此种器型始见于南北朝,隋唐时广泛采用,成为通用器型,在传世文物中相同器型的见有陶瓷器、青铜器和金银器等。及至清代,因其器型及其秀美,历朝官窑均沿用此造型生产文房用具,并波及民窑瓷作以及玉作,可见该形制的广泛认同性。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仕女观宝图屏风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仕女观宝图屏风明黄花梨仕女观宝图屏风,高245.5厘米,长150厘米,宽78厘米。屏风用边抹作大框,中以子框隔出屏心,四周镶透雕螭纹绦环板,底座用两块厚木雕抱鼓墩,上竖立柱,仰覆莲柱头,以站牙抵夹。立柱间安横枨两根,以短柱中分,两旁装透雕螭纹绦环板。枨下安八字披水牙,上雕螭纹。屏心之玻璃可拆卸,上绘油画仕女观宝图,为乾隆时后配。
[专家点评] 清中期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 [专家点评]清中期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清中期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清宫旧藏,高11.1厘米,口径5.5厘米。笔筒圆体,口沿微内斜,三矮足。以留青法表现一老者抱膝坐于湖石上,其面带微笑,长髯及胸,神态悠闲,衣着旷放,羽扇置于身侧。老者所注视的石上所置之三足兽耳炉及鼎镬中水汽蒸腾而上,凝为云雾,引得花鹿昂首仰视。此器纹饰集中,以立石为界,构图戛然而止,富于画意,是同类制品中特点较突出的一件。
[专家点评] 清 天然木雕如意 [专家点评]清天然木雕如意清天然木雕如意,清宫旧藏,长20cm。如意取天然木料,依其本形裁减冗枝,成如意式。天然木雕与根雕近似,难在选材剪裁,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无间,是一种非常符合我国传统审美情趣的工艺品类。这件天然木如意不仅保留了大量耐人寻味的天然特色,而且营造出玲珑的俯视与侧视不同的整体曲线效果,无疑是此类制品中较为突出的一件佳作。
[专家点评] 清杨法 隶书五言诗之一 [专家点评]清杨法隶书五言诗之一此为杨法的隶书《五言诗》。此《五言诗》以独特,奇逸之趣赢得书家关注。谓其“金石气表,雅逸其内,”有强烈的装饰感。是杨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杨法,字己军,江苏江宁人,寓居扬州,工花卉、与扬州八怪有异曲同工之妙。书工篆籀,也精金石。
[专家点评] 西周 饕餮纹簋 [专家点评]西周饕餮纹簋此器为西周饕餮纹簋,高16厘米,口径25.2厘米,重2.8公斤。敞口,折沿方唇,腹下收,高圈足外撇。口沿下饰两两相对的夔龙纹,间以四浮雕兽首,腹饰三组高浮雕饕餮纹,腹上及圈足纹饰被六道扉棱纹平分,高浮雕主纹均以纤细的云雷纹填地。圈足底有3个浇铸时的支钉。簋体纹饰繁缛,做工精细。
[专家点评] 商 玉项链 [专家点评]商玉项链此件为商代玉项链,由18块大小不一的玉组成,大者长4.1厘米,宽2.2厘米,厚1厘米,小者长1.4厘米。磷铝锂石质,色泽不一,有浅绿、灰白、米黄和带紫褐花斑等。形制不一,有扁平梯形、扁椭圆形、扁长方形和扁方形等,但四角琢制圆润,纵向中间部分都有孔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