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西部的辉煌

邛窑:西部的辉煌20纪30年代中期的四川,真可谓灾难深重:时而洪水肆虐,时而赤地千里。1935年,陈国栋军队在十方堂窑址揭开了大规模非法盗掘的序幕。邛窑古陶瓷的盗掘、流散,轰动了社会各界,评论邛窑和邛瓷的文章出现在国内外的学术杂志上,新闻报刊的报道更是连篇累牍。邛窑历史成就的辉煌,又被历史的尘埃封闭了。意味着中国陶瓷史将作重要的改动,中国陶瓷史将更加灿烂辉煌。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二)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二)二、缠枝花卉纹缠枝花卉是以植物的枝干或藤蔓为骨架,向上下或左右反复连续,形成二方连续图案。从宋代起,缠枝花卉成为陶器的主要装饰纹样,元、明时期仍是瓷器上最常用的纹饰。元、明青花瓷器边饰和主题纹饰所用的缠枝花卉,从风格、技法到细部特征均基本相同,故本文一并加以介绍。“万历青花瓷中的瓶、觚等器,一般有五层装饰,有的达八层或九层”。

明式家具的文人气息

室内器具中,家具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率先被熏染上儒雅的文人气息,在不断精致化、艺术化之后,成为声施后世的“明式家具”,与当时的造园艺术和文人画同步臻于妙境。以木材的天然纹理作为装饰,是明式家具艺术的一大特色。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一)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一)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因此,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可以分为主题纹饰和边饰两大类。元代青花瓷器具有构图繁密、装饰层次多的特点,边饰在整体构图中作用非常重要。在诸多边饰之中,莲瓣纹以其使用最广、数量最多而名列榜首。明代中期,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由前期的洒脱豪放转变为清秀淡雅,构图层次大大减少,边饰的使用远远不如前期。

银簪闪亮古代女人

银簪闪亮古代女人民间银簪是古代民间女性用于绾发和装饰的一种常用头饰。银簪最初的作用是“男以定冠,女以绾发”。千姿百态的银簪造型,为民间女性不同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民间银簪的纹饰不仅展现了精美的图纹,也体现了古人们深深的文化情结。

高丽青瓷的发展及与中国青瓷诸窑的关系

高丽青瓷的发展及与中国青瓷诸窑的关系东亚古代瓷业的发展中,高丽青瓷是中国周边国家中生产最早、质量最优的青瓷。此时的高丽瓷以镶嵌青瓷为主迅速发展。通过以上对高丽青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简略论述,可以看出它的产生和发展,除其本土的条件的因素外,曾经与中国的瓷业有很大的关系。

趣谈鸡娃灯

趣谈鸡娃灯历史上,陕西民窑曾烧造出大量瓷灯以满足民间日用,其中有一种造型别致的灯具叫做“鸡娃灯”。明清、民国时期,无论大江南北,民间使用的已多是壶形带嘴油灯,壶口盖、塞住后即省油又便于端持,遂成为民间油灯的流行样式,而鸡娃灯就是壶形灯的一种变形和演进。本以为最土气的民瓷“鸡娃灯”,在历史上竟一度是最时髦的洋造型。

五代耀州窑青瓷圈足的修足特点

五代耀州窑青瓷圈足的修足特点创烧于唐初的耀州窑,到五代出现了青瓷的第一个高峰。就釉的美感而言,五代耀州天青釉在当时国内各窑口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术界关于五代耀州青瓷就是柴窑器的研讨还在继续,尚无定论。五代耀州青瓷在其小小的圈足之上有如此丰富微妙的变化,让后人惊叹不已。五代耀州青瓷的挖足,浅挖的圈足则是外墙高而内墙低。

综述越窑

综述越窑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秘色越器》诗中赞美的越窑秘色瓷是上林湖窑场所产的秘色瓷,这已为大量的考古资料所证实,笔者认为越窑是对唐代上林湖窑场为代表的“越州窑”之简称。关于越窑的时间范畴,学术界仍有分岐。上林湖地区的同类瓷业遗存仅19处,则明显受到曹娥江中游地区的影响,成为先越窑的地方类型窑址。

千年银器史脉

千年银器史脉中国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最迟在商代出现了金制品,而银器的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中国古代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在明代银器的纹饰中,龙凤形象或图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些银器反映了当时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爱好,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