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婴戏纹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婴戏纹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婴戏纹盖罐(盖)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婴戏纹盖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婴戏纹盖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婴戏纹盖罐(另面)此罐通高24厘米,腹径19.7厘米,底径12厘米。顶、壁转接处一周酱釉色,盖顶面青花双圈弦纹内婴戏纹,外壁青花回纹下接如意云肩纹,口沿一道青花单圈弦纹。

[专家点评] 商中期 卧虎兽面纹方鼎

[专家点评]商中期卧虎兽面纹方鼎卧虎兽面纹方鼎(耳)卧虎兽面纹方鼎(足)此器为商中期卧虎兽面纹方鼎,高97厘米,口长49.3厘米,宽58厘米。据考此器器身应为商中期中原地区所铸造的,后被运至江西,然后在当地再加铸了卧虎,是当地文化的特征。商代青铜器上大都布满了兽面纹样,这些兽面纹也称饕餮纹。饕餮纹是将其变形后形成的纹饰。

[专家点评] 清中期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专家点评]清中期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清中期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通长21厘米,直径0.9厘米,小笔全长6厘米。笔管上有填蓝色隶书“经天纬地”四字。关于此笔,清人沈初著《西清笔记》记载:“浙省供御之笔……有名经天纬地者,管中藏四笔,尚可用,微嫌其锋短少滞,其余虽饰适于用。”以沈初在清宫的任职经历,可知此笔大约的历史年代、特点及生产地域。

[专家点评] 明崇祯 “辽州之契”印

[专家点评]明崇祯“辽州之契”印“辽州之契”印,明崇祯,印面8.4×8.4厘米,通高11厘米。印台楷书刻款“辽州之契。癸未年十二月日造。天字二百五十一号”。李自成为避其父名“印家”之讳,其政权印信不称“印”,称“契”、“符”、“卷”、“章”等。此印即李自成建“大顺”国号当年所颁行的地方官印,是目前所见“大顺”政权最早的官印。

[专家点评] 明 花梨肩舆

[专家点评]明花梨肩舆明花梨肩舆,现藏于故宫博物馆,横64厘米,纵58厘米,高107.5厘米。肩舆的形制与圆后背圈椅类似。肩舆的座面、束腰及台座的四边均嵌有铜镀金包角。此肩舆为仿圈椅的形式...而成,靠背与扶手使用圆材,一木连做,弧线圆婉流畅,雕刻花纹精湛传神,造型洗练大方,其悦人的艺术效果已远远的超出了实用价值。

[专家点评] 清石涛 兰花图

[专家点评]清石涛兰花图此为石涛的“兰花图”,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石涛的花鸟、兰竹,多用水墨写意法,行笔爽利,用墨淋漓简练,给人以清峻挺拔、浑厚华滋之感。石涛的兰竹画为中国画史中的一绝。《兰花图》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图中兰叶瘦劲,浓墨托出,交迭穿插,兰花散发出幽香。粗细长短的笔踪、枯湿浓淡的墨形,经过疏密聚散的组合,使整幅画显得轻松明快,充满了生意。

[专家点评] 清曾国藩 七言联

[专家点评]清曾国藩七言联此为曾国藩的“七言联”。清丽洁净而富儒雅之气的行楷七言联为,曾国藩书作,曾国藩书法根基于欧阳询的楷书,这是当时,尤其是湖南已成为普遍风气。他的行楷书婉转流美,清丽洁净,颇富儒雅之气,是其学识和才情的一种体现。曾国藩,宇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毕生深究理学,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他还善书法,字体亦遒劲俊逸,自成一家。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杂宝人物故事图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杂宝人物故事图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杂宝人物故事图盖罐(盖)此罐通高30厘米,腹径24.2厘米,底径15.2厘米。肩部内圈青花地半菊纹边饰,外圈为卷云纹边饰,腹部四开光内为人物、博古图,开光之间上为折枝荷花,下为折枝牡丹,之下是一道青花地半菊纹边饰。底面青花双圈弦纹内绘杂宝纹。盖顶面青花双圈弦纹内绘博古图,盖壁为上下相错的八组仰覆青花地莲花云肩,间以花卉纹,其下为青花单圈弦纹。

[专家点评] 清嘉庆 御制青玉仙山楼阁插屏

[专家点评]清嘉庆御制青玉仙山楼阁插屏此屏为清嘉庆御制青玉仙山楼阁插屏,高21.5厘米,玉料青白。插屏为长方形,片状。一面凸雕怪石险径,重峦叠嶂,流云环绕,古木耸立,溪水湍流,亭阁依山而建,景物深远。屏上端呈梯形,边饰回纹。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白玉带皮喜庆水注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白玉带皮喜庆水注这是一件清十八世纪白玉带皮喜庆水注尺寸为10.5厘米。白玉带皮,表面有光泽,呈椭圆鼓腹形。以此器的纹饰、喻意上来看,可能原为一对,和另一器正好配成双喜。从他墓葬出土的书滴来看,自是水注的一种高级形制,不仅用料为上乘的美玉,且还雕琢成蟾蜍之状,工艺考究,真乃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