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麒麟图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麒麟图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麒麟图盖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麒麟图盖罐(口沿)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麒麟图盖罐(底足)此器高22.8厘米,腹径22.8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12.6厘米。方唇、平沿、敛口,口、颈部刮釉露胎;圆肩、鼓腹、平底,浅凹足,足底露胎。肩部、腹下各一周方齿形青花边饰,腹部二开光内为山石麒麟图;底面青花双圈弦纹。此器是2005年东海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器。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博古图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博古图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博古图盖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博古图盖罐(另面)此器通高26.2厘米,腹径21.8厘米,底径12厘米。肩部青花回纹锦地边饰,腹部饰四组上下相对的青花的折枝花云肩,中间四个菱花形开光内分别为花卉和博古图,底边是一周回纹锦地边饰。盖顶面青花双圈弦纹内花篮图,盖壁一周如意云肩,口沿一道青花双圈弦纹。

[专家点评] 明 “荆王之玺”玉印

[专家点评]明“荆王之玺”玉印“荆王之玺”玉印,明,印面2.6×2.7厘米,通高2.3厘米。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荆王之玺”四字。此印为明代托名汉初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荆王”名刘贾,本是刘邦同族,楚汉之际为汉将,随汉王刘邦辗转征战,屡立战功。《秦汉印统》中有一方“刘贾”玉印和另一方“荆王之玺”玉印与此印类似,均被收入清宫内府,皆应是托名之作。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篮博古图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篮博古图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篮博古图盖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篮博古图盖罐(口沿)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篮博古图盖罐(底足)此罐高25.6厘米,腹径26.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4.5厘米。方唇、平沿、敛口,口、颈部刮釉露胎;圆肩、鼓腹,平底,浅凹足、足底露胎。肩部、腹下各一道青花半菊纹花边边饰、外为四杂宝纹,腹部四开光内分别为花篮、博古图。底面青花双圈弦纹。

[专家点评] 清十八/十九世纪 白玉小有天园插屏

[专家点评]清十八/十九世纪白玉小有天园插屏这件清十八/十九世纪白玉小有天园插屏,直径12.7厘米玉料白色莹润。顶端留白处镌刻描金御题小有天园。小有天园,在南屏山麓山腰之上,登上山巅,可以览尽西湖风光,为当时杭州二十四景之一。北宋时为兴教室所在,元末寺圮,明洪武间重建,后改为壑庵,清初为汪之萼别墅,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南巡杭州,赐名“小有天园”,并作诗咏之。

[专家点评] 明 竹雕飞熊

[专家点评]明竹雕飞熊明竹雕飞熊,高18.5厘米,底径11-9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飞熊竹根制,扭身转首,双目圆睁,鼻形似如意,耳垂张,肩有双翅,背...毛下披,双爪平举微上抬,似欲前扑,腹为蛇腹般宽条带状,脊柱突出,尾粗壮遒劲。此件作品为立体圆雕技法...,刻工浑厚圆润,造型威严壮健,反映了我国民间对神勇力量的崇拜,为研究明代圆雕竹刻工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件飞熊于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局部)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鸟博古图盖罐(底足)此罐通高28厘米,罐口径9.5厘米,底径13.1厘米。肩部内与腹下各一道青花地莲枝半菊纹边饰,外圈为卷云纹花边,腹部回纹地四开光内分别为雉鸡牡丹、博古图。底面青花双圈弦纹内绘杂宝纹。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西湖景色图盖罐

肩上内圈青花波浪锦地、外圈三角锦地边饰,腹部上下相对的波浪锦地梅花图云肩、中间四开光内分别为西湖景色图,底边一道三角锦地边饰。盖顶面青花双圈弦纹内博古图,盖壁上六个覆青花地云头,下八个仰青花地云头间梅花图。

[专家点评] 清居巢 鹭鸶

[专家点评]清居巢鹭鸶此为王学浩的《鹭鸶》,广东省博物馆藏。此扇面虽不是写生作品,但画面鹭鸶寥寥几笔,概括简洁,造型精准,把它缩颈耸肩的动态细节无遗地展现出来。透过画面,可以见得这都是居巢平时重视观察自然所练就出来。加上周围的没骨野花、浮萍、水草,整个画面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居巢,字梅生,号梅巢、今夕庵主。祖籍江苏宝应,其先世任官岭南,遂定居番禺隔山乡。

[专家点评] 清高凤翰 草书自书七绝

[专家点评]清高凤翰草书自书七绝此为高凤翰的草书《自书七绝》。《自作七绝》因其右臂瘫痪,此书是其左手书写,笔力老辣,中锋运笔,顿挫有致,可见其书法功底极深。字西园,亦作西亭,号南屯阝等。官至徽州绩溪知县。清代前期著名诗人,书画家。久居扬州一带,与郑板桥等关系甚密,善篆刻印砚,藏砚千余方,皆自铭自琢,著有《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