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智者

寂寞的智者真正的民间收藏家,一如萧条旷野中独行的旅人,他穿过历史的残破物,在时间的烟霭中辨认着路径,身边有苦雨凄风,也有落英缤纷。有些寂寞,也有些欣慰,有些参悟。在浑浑噩噩的世界,这种生活和智慧真的难得。他们是用一种文化或精神作支撑,在岁月里跋涉,许多人都是寂寞的智者,对历史和未来,有着清醒的认知。

人间有道 天下太平

人间有道天下太平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鉴赏者、收藏家,都对带有文字装饰或铭文的古陶瓷格外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瓷器上的文字往往更直接客观地表现着或承载着百千年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的信息,反映着宫廷或民间的愿望、追求、审美时尚。案头的这两只写有“道”字和“天下太平”四字的残存白碗,我已经抚摸、审视、沉思不知有多少遍了。这个“道”就是要“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郑板桥的身世及其它

郑板桥的身世及其它一幅“难得糊涂”复制品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喜欢张挂壁上的人恰恰是一些爱耍小聪明的人。郑板桥的竹、润格以及他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使得郑板桥变成了一个“明星”似的人物,被“追星族”们常挂嘴边,这其实是郑板桥的不幸,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书画艺术的不幸。板桥家贫,四岁丧母,由乳母及表姑母抚育长大。关于郑板桥在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限于篇幅,我们另文介绍。郑板桥著有《板桥集》。

梅清、梅氏家族与"黄山画派"

梅清、梅氏家族与"黄山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清初安徽宣城有梅氏家族为嫡系,如梅清、梅翀、梅庚、梅蔚等,再加上流寓宣城敬亭山近十载的石涛,又因为他们都师法黄山、表现黄山,被人称为“黄山画派”。在“黄山画派”中,梅清、石涛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艺术水平也最高。梅庚在家族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山画派”的另一中坚人物是梅翀。谈梅氏家族,还不能不谈敬亭山。

试论梅清"得黄山之影"说

试论梅清"得黄山之影"说前人在谈到梅清、弘仁、石涛三人所画的黄山时评价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结合具体作品来看,愚以为梅清似更得黄山的形和韵,无疑这个“影”字是赞赏之语了。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文化的南移和以泉州港为代表的海上贸易的兴起,陶瓷业讯速地发展起来,沿海地区水运发达的县份大都有以烧制外销瓷为主的窑场。本文拟对近年漳浦几座明清墓葬中所见的青花瓷器,谈几点认识。

吉祥绘画的图像意义及风格特征

吉祥绘画的图像意义及风格特征吉祥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反映中国人民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审美趣味、美学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的艺术形式。吉祥绘画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的美术样式不同的是,在传世的吉祥绘画中,其内容的寓意与形式的象征往往是统一的,因而成为吉祥绘画的主要特征。至于取物之意韵的吉祥物如富贵花牡丹,取其贵意为象征。而此时,吉祥绘画所显示的也是这种特色。

明朝归去路倒连——闽南出土紫砂壶侧记

明朝归去路倒连——闽南出土紫砂壶侧记在闽南的大部分地区,待客的第一件事是泡茶。由此可见乌龙茶对于闽南的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紫砂壶和乌龙茶的关系,已经成为茶文化的主要内容。闽南地区紫砂壶的大量出土,从六十年代开始,其后不断有发现。这两条材料证明闽南文士官吏等上层人物对紫砂壶的早期传入是居于重要地位的。这是对紫砂壶级别的评价。

残损的明代酒杯上有什么

残损的明代酒杯上有什么好友李君到我租居的斗室相访,他早就知道我喜欢收藏,并赠我以美称“收破烂”的。待他坐定,我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对残破的青花小酒杯请他欣赏。这是一幅典型的明代写意画,明末画风注重写意,形神之间更重神似。似这般身材的小酒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是比较多的,只不过是身上的纹饰各不相同而已。

福建陶瓷 (第四章)

福建陶瓷(第四章)士族地主生活的缩影三国两晋南朝隋唐时代,福建地区的封建郡县制逐渐推广开来,耕织日滋,旷土尽辟。作为手工业部门的陶瓷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与浙江毗邻的福建地区,受越窑系统工艺影响,瓷业规模逐渐扩大。经考古调查,在下官路村双溪山发现南朝窑址一处,窑址因造田破坏严重,遗物分布范围约3600平方米。福建各地发现的士族地主墓葬,常见瓷器产品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