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流光乌泥建-浅谈宋代建阳窑黑釉瓷

异彩流光乌泥建-浅谈宋代建阳窑黑釉瓷建阳窑又称建窑,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办窑场,窑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该窑制品的胎釉化学成份和所用原料基本相同,仅于釉中铁及微量氧化物含量配方不同。因斑点在黑色釉面呈现酷似鹧鸪胸前的羽毛斑纹,故古文献称之为“鹧鸪斑”。

宋、金、元钧瓷的演变

宋、金、元钧瓷的演变钧瓷,举世闻名。现参照本人搜集到的宋元钧瓷片试析均窑宋、金、元时的演变与鉴别。(如图)金均釉碗底足细部二、元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1、胎色。北宋官均红斑必须指出的是,要学会把上述局部特征综合成整体面貌来认识,才能更准确地区分宋钧与元钧的不同。,眼前出现宋钧的俊秀、典雅、飘逸、元钧古朴、雄浑、豪放……。

中国历代陶瓷茶具的演变

中国历代陶瓷茶具的演变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之习,古已有之。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的变化,茶具的形制亦不断有所改变。本书收录的中国历代茶具,基本可以贯穿于中国茶具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盏托又称茶船、茶拓子,为承托茶盏,以防烫指之用具。

书画鉴藏家孙承泽

书画鉴藏家孙承泽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书画收藏大家,生活于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政权交替之际,曾经在明朝、大顺政权以及清朝都做过官,后来隐居西山樱桃沟,建退翁亭,号退谷。收藏书画的处所孙承泽收藏收画的处所很多,且予以每处一个典雅的名称。收藏印记孙承泽的收藏印记,在流传至今的书画作品中,仍可见到二十余方。评画孙承泽对书画的评价颇有见地,从《庚子销夏记》中,可以看出其对画史、画家的一看法。

赵孟頫画竹

赵孟画竹赵孟以竹石为题材的画,传世较少,现从仅有的几件,来赏析他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赵孟画竹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赵氏又是书家,讲求笔法,以书写竹,这是文同所不及的。赵孟也具有同样的寓意。另外,赵氏也有为他人捉刀代笔,但非故意,如为夫人管氏的画添枝加叶。《赵氏一门三竹图》中段系管氏所作。

感悟建瓷-宋代建阳黑釉器

感悟建瓷-宋代建阳黑釉器詹培森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名窑辈出,垂名千古。该地在晚唐五代开始烧造瓷器,宋代黑釉瓷冠绝一时,元代衰落。宋代闽北建安最著名的有建窑黑釉瓷和北苑贡茶,为世所珍,流芳千古。究其原因,瓷业和茶文化融合关系密切。由于这一原因,闽北建安的建窑大量生产黑釉茶盏,建窑黑釉盏普遍受到当时所珍爱。二建瓷的特点及成就与影响黑釉瓷与青瓷同时出现于东汉时期,宋代是黑釉瓷的黄金时代。

论傅山之“拙”

论傅山之“拙”老子曰:“大巧若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由此提出的书法批评的标准,“四宁四毋”的核心也是“拙”。评“丑”不论“拙”,无异于隔靴搔痒,见木不见林。对傅山与“拙”研究大有可为。时代造就了傅山,傅山升华了“拙”,影响了一代书风。民族恨,家国仇,清初的社会政治条件,为傅山的“拙”的提出,作了充分的准备。

赵孟頫好古之缘由

赵孟好古之缘由赵孟在元代地位是极高的,官做到一品,诗文书画地位之崇隆竟被皇帝直比李、苏。但当赵孟果然以其饱学之才人选宫廷,恩宠于帝时,其一生“围城”式的痛苦却由此开始。然而赵孟并没有走,他在为元代朝廷尽忠。挤进“围城”的赵孟再也无法突围而出了。在赵孟艺术中对田园隐逸生活,对放浪林泉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成为最为重要的内容。事实上,赵孟的确对魏晋时期感兴趣。

赵左的山水画

赵左的山水画赵左之名,见于多处画史之中。赵在擅长作山水画,学画于宋旭。同时代的友人及稍后的论者,都对赵左的画艺有很好的评价。赵左的画幅,一般尺幅不很大,且以纸本为多。赵左绘画中所吸取的营养并不只是限于“南宗”山水,而是对“北宗”山水也有所借鉴。但是在具体的描绘上,赵左那种松秀、疏淡的笔法,则又明显带有“文人画”的特点。赵左除以山水画闻名外,对于绘画理论也有相当深切的见地。赵左存世的作品数量不算少。

紫定不紫-酱釉定器鉴定

紫定不紫-酱釉定器鉴定宋代邵伯温所著的《见闻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北宋定窑红釉大碗瓷片定窑曾为官窑,给皇家烧制御用瓷器,这在众多的文献内已有记载并成定论。由此看来,紫定不紫,但从相沿成俗的角度出发,本人却同意不妨仍称其为“紫”定,以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