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中国传统书画所用工具材料的统称。四宝一般指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词最早由宋代苏易简提出。品种到清代大增,乾隆皇帝的一套文房四宝为65件。有的表面饰有图案,烫有金银文字。明清时制墨业空前繁荣,形成了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名墨产地,有罗以华、程君房、胡开文等制墨名家。安徽宣州所产的宣纸,光亮、白净、不变色,韧度好。浙江、四川等地所产宣纸也较有名。有的砚身饰以图文。

书法

甲骨文已出现书法艺术的要素,如整齐美观的观念。小篆自汉代以后虽失去通行价值,但仍为历代专攻的书法艺术品类。唐代亦是楷书鼎盛时期,书法家辈出,初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中唐颜真卿书法在初唐成就的基础上开创新书体,结体以拙为巧,风格雍容大度、宽博雄伟,称为颜体。两人并称“颜筋柳骨”,他们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产生于隶书盛行的汉代,由隶书简率的写法演化而成。

中国书法艺术

://user.qzone.qq/599190046/infocenter?ptsigC9D4Vkts56cqvtl*LW7SPhoPteyJHUDXlwGoRBiFwL4_中国书法艺术334465”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唐宋八大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中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后人称为唐传奇。繁荣及其原因唐传奇是封建城市经济发达的产物。它们标志着小说从六朝志怪向唐传奇的过渡形态。中期是唐传奇繁荣阶段,名家名作颇多。与《南柯太守传》、《柳毅传》、《虬髯客传》,共同标志着唐传奇艺术的高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唐传奇影响甚远,它成为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

元杂剧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其次是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是元杂剧按不同宫调组织曲调的滥觞;它的以歌曲为主结合说白演唱的形式,使元杂剧成为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元杂剧的戏班组织有三种情况:儒林外史在大都或其他城市里演出的大班子。元杂剧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适合舞台演出,而不是案头之作。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中国清代长篇小说。西厢记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是《儒林外史》社会批判的主要方面。《儒林外史》的艺术效果,是吴敬梓的理想和创作动机的直接的实现。《儒林外史》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影响深远。《儒林外史》有50回、55回、56回等歧说。

西厢记

《西厢记》不仅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以张生和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作为结尾。《西厢记》的思想内容所达到的高度和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成就,在戏曲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这两组矛盾交叉发展、互相影响,使《西厢记》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中国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从体裁上看,《聊斋志异》大部分作品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曲折完整,引人入胜。《聊斋志异》在当时流传很广。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是目前较为完备的本子。

三国演义

明末题为“李卓吾批点”的《三国演义》,并240则为120回。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情节、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润饰,并附评语,成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差异三国志通俗演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画像《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

西游记

到元代,又出现了更加完整生动的《西游记平话》。它很可能是吴承恩直接据以加工创作的底本,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某些情节、内容均与吴著《西游记》相似。这说明在吴著《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已经众手加工而广为流传。《西游记》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西游记》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诠释就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