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水浒传》版本最为复杂,有繁本、简本两个系统,文字与情节均有出入,一般来说,繁本敘述铺张,描写精细,非简本所能比。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忠君”观念也对《水浒传》的作者产生影响。此外,水浒传也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侠义小说,虽然其表现手法与现今的武侠小说略有不同,彰显正义的精神却是一致的,这就是水浒传能历久弥新的原因。

红楼梦

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其书名或为《石头记》,或为《红楼梦》,因部分版本中有脂砚斋等人的大量批语而被统称为脂评本或脂批本,简称为“脂本”。此后中国大陆出版的《红楼梦》中,前80回大部分都是以一种或几种脂本为底本汇校而成。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红楼梦》,被称为程甲本。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论语》为孔子弟子编纂的孔子的言行辑录;《孟子》为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孟子的言论汇编;《中庸》和《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两篇,传为曾子所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始自宋代。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二十四史五经合称始于汉武帝时。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就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点校本。2005年,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准备工作。

湘语

湘语,即湘方言,汉语方言之一。中国湖南有多种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湖南湘江、资江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的56个县市,以及广西北部的兴安、灌阳、全州和资源4县。四川约45个县市的局部地区也有湘语分布。使用人口约3,000余万。按语言特征和地理分布,赣语湖南省境内的湘方言可分为三片。

赣语

赣语,即赣方言,汉语方言之一。又称赣语,俗称江西话。江西有多种方言,赣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分布于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安徽5省111个县市。使用人口约4,000万。按语言特征和地理分布,赣方言可分为九片。赣方言通行的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周围地区,吴方言由于历史上同邻近地区的交往较多,因此除有一部分带有自身特点的词语以外,同南方邻近诸方言存在着明显的交叉现象,不同之处和内部一致的词语比较少。

吴方言

(自吴语)吴方言,汉语方言之一。又称吴语,俗称江浙话。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以及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北部和皖南的一部分地区,共128个县市。使用人口近8,000万。粤方言按语言特征和地理分布,吴方言分为6片: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各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北旧杭州、嘉兴、湖州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2府。杭州小片,专指杭州市及其近郊的杭州方言。

粤方言

(自粤语)粤方言,汉语方言之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按语言特征和地理分布,粤语可分为6个方言片。主要分布于广西邕江、郁江沿江地区和南宁、玉林、梧州等市所属县市,以及桂东南北海、防城、钦州等沿海港口及其所辖地区,南宁市区的方言通常被视为广西粤语的代表。主要语言特征:闽语语音方面,各地粤方言的语音系统都比较复杂,与普通话比较,韵母和声调数都超出1/3以上,有的甚至超出一倍。

闽语

闽语,即闽方言,汉语方言之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南部,广西和江西东北部也都有闽语分布。使用人口约6,000万。闽方言在国外主要通行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缅甸等国的华人社区中。按语言特征和地理分布,官话闽方言分为6个片。对于闽方言的分区,诸家意见不一。《中国语言地图集》将闽语作为一个方言大区,下分闽南、莆仙、闽东、闽北、闽中、琼文、雷州、邵将8个方言区。

官话

从1980年代后期起,中国大陆的汉语方言学界的期刊和专著已统一使用“官话”这一称呼,不再使用“北方方言”、“北方官话”的称呼。官话是汉语的一种汉语方言,是汉语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中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官话的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大体上无入声,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