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南宋吉州窑白地黑花绘海水奔鹿纹三足炉

高9.8厘米,口径12.9厘米。圆唇,平沿内折,筒形腹略鼓,平底,矮三足。胎质灰白细腻,彩绘海水纹,两开窗,内画奔鹿,外罩稀薄之透明白釉。辅助文饰细致规正,主题文饰潇洒灵动,充分表现了吉州窑工匠们娴熟的瓷绘技巧。1970年江西省南昌市南宋“嘉定二年”墓曾经出土过一件造型相同,文饰稍异的三足炉,因此该件定为南宋器是妥当的。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麻姑献寿纹碟(一对)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麻姑献寿纹碟(一对)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碟(底足)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碟(侧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碟(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碟(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碟(底款)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碟(底款)此对青花碟,高3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2厘米。

[专家点评] 明 “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印

[专家点评]明“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印明“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印,印面7.1×7.1厘米,通高8.8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印台有楷书刻款“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礼部造。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日。鳌字五十一号”。明代实行卫所兵制,卫下设千户所,千户所之下设百户所,以百户为长官,统兵112人,分为二总旗,十小旗。明代官印多为椭圆柄钮,体长,下宽而上敛。鳌山卫为洪武二十一年设立,治所在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鳌山卫。

[专家点评] 明 红漆嵌珐琅面梅花式香几

[专家点评]明红漆嵌珐琅面梅花式香几红漆嵌珐琅面梅花式香几通高88厘米,面径38.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香几通体髹红漆,几面为五瓣梅花式,中心打槽,嵌珐琅面心。壼门式牙子,5条腿为三弯腿式,腿子中下部起云纹翅,足端做成如意头并雕饰向上翻卷的卷草纹。足下踩圆珠,落在台座上,台座面下亦有束腰,开长方形透光,其样式与香几上部呼应,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专家点评] 商 双首纹直内青铜戈

[专家点评]商双首纹直内青铜戈此器为商双首纹直内青铜戈,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通长26.1厘米,援宽6厘米,重330克。内窄于援,圆穿后两面刻划粗阴线图案。方框之内并排双人首,大开嘴,椭圆目,出耳廓,开额面。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兵器223件,占此批青铜器数量近一半,有钺、矛、镦、戈、鳟、勾戟、剑、刀、匕首、镞和胄等。它们铸造精致、形制美观、造型奇特、种类齐全,而且还有一批新颖兵器。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辟邪钮白玉印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辟邪钮白玉印这件清十八世纪时期子母辟邪钮白玉印通高3.4厘米。这件子母辟邪纽为白玉质,椭圆形玺。印壁饰螭龙和蝙蝠,印面《文石山方》。“文石山方”为清雍正皇帝瓷器的堂名。玉辟邪,自唐代以后极少见,及至清代中期,特别在清乾隆年间,复以新的形式出现。如曾见清中期一件玉辟邪式器,以立雕加镂雕和浮雕,线刻而为,作子线和大小不同的三辟邪复合为一器。

[专家点评] 明天启 南丰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一对)

[专家点评]明天启南丰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一对)明天启南丰窑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另面)明天启南丰窑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另面)明天启南丰窑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另面)明天启南丰窑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口沿)明天启南丰窑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底足)这件明代天启南丰窑的白地酱彩梅花纹观音瓶(一对),高1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5.8厘米。

[专家点评] 清 景德镇窑粉人物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景德镇窑粉人物图笔筒笔筒高15厘米、口径20.6厘米、底径20.5厘米。在一处花木葱茏的庭院或山间,二人正于石上对弈,旁有两人观战。周围有怪石、花木,颇令人疑其环境所在,似乎难得有如此佳境。清代笔筒,多施白釉,器身绘人物故事图,如“竹林七贤”、“东坡赤壁怀古”、“垂杨调马”等。粉彩的色调非常丰富,仔细看笔筒上人物、山石、草木,各有区别,浓淡不同,与传统绘画的表现效果较为接近。

[专家点评]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

[专家点评]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另面)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另面)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另面)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里内)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底足)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细部)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足)此件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兽面足石菖钵,高11.6厘米,口径2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