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端石象鼻耳瓶式砚

[专家点评]清端石象鼻耳瓶式砚此为清代端石象鼻耳瓶式砚。长46.8厘米、宽27.4厘米、高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砚头最上面雕五龙隐现云层中,中间一龙作喷水状,下面雕双龙戏珠。砚尾边缘雕回纹。造型古朴、端庄稳重、做工极精,雕刻者以简练流畅的线条,把飞龙在天、云朵缭绕一一表现出来,不失为一件极佳的作品。

[专家点评] 清弘仁 竹石流泉图

[专家点评]清弘仁竹石流泉图此为弘仁的《竹石流泉图》,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构图疏旷,笔墨简劲,笔意清洁雅秀。画面上,高山平顶耸立挺拔,台榭上房舍正堂无人,桌上只设一插花瓶,屋旁竹叶健拔,屋前三株古松昂然挺立,景色淡寂萧索。有“疏处不见其缺,旷处不觉其空”之感。款题“竹石居人意,风泉静者心。渐江学人写。”钤朱文圆印“弘仁”,朱文方印“渐江僧”。此画应是弘仁49岁所作。

[专家点评] 清宋湘 诗笺(一)

[专家点评]清宋湘诗笺(一)清宋湘诗笺(二)清宋湘诗笺(三)清宋湘诗笺(四)此为吴昌硕的“石鼓文五言联”。恣肆老辣而剽悍雄强的篆书五言联系吴昌硕书作,该书作于1915年,作者时年已72岁。从而形成其晚期气势饱满、雄强酣畅的典型风格。吴昌硕,名俊卿,号缶庐,浙江吉安人。其书法出入秦、汉金石碑刻,篆、隶、行草诸体俱备,尤以篆书植根于《石鼓文》,又能陶冶变化,自成面目,在清末书坛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专家点评] 宋 浮雕伽陵频伽鸟纹砖

[专家点评]宋浮雕伽陵频伽鸟纹砖此画像砖长33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现藏于天水麦积山石窟馆。迦陵频迦鸟是佛教中的乐舞之神,是西方极乐世界叫声最悦耳的神鸟。它出自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半人半鸟的神鸟,被作为佛前的乐舞供养。正面四分之三位置做一伽陵频迦鸟凸起图案,呈椭圆状。造像比例匀称,体态优美,富于装饰性。

[专家点评] 商 羊角青铜兽面

[专家点评]商羊角青铜兽面这件兽面高16.5厘米,重560克。薄体面具,浇铸成形,浮雕造型。额顶一对粗大羊角,外翻卷曲。面庞狭窄,臣字眶目,大眼圆睁,十分突出。鼻低微隆,两翼宽阔,似见鼻孔,面无下颌。巫师本为常人,通神之事,非人可为,凭借面具改头换面,似神才能近神通神。现今江西农村每逢年节罩套面具,群跳摊舞,驱邪逐疫,祈求丰年习俗的文化渊源可追溯至此。这件兽面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交杌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交杌这件明代的交杌,长57厘米、宽35.2厘米、高53.5厘米。交杌座面横材锼出壶门曲线并沿边起阳线,立面玲珑浮雕卷草龙纹。圆材杌足皆以透榫接纳入杌面横材与杌足下横材的卯眼,轴钉贯穿前后两足,出卯处垫有白铜菊花纹让眼钱和如意白铜饰件。下有两小足带如意头脚与壶门轮廓牙子。四杌足与构件交接处,包裹如意头白铜饰件以加强稳固性。早到汉朝,已有以“胡床”之名相称此种腿足相交的杌凳。通常视为出游之用。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玉带皮八仙过海斗式杯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玉带皮八仙过海斗式杯玉料白色,局部有浅褐色沁。杯作斗形,中有一提梁,提梁上浮雕一龙,龙回首,紧握手中的珠,面露满意的微笑。四壁各琢两神仙,浮雕八仙渡海的情景。一面琢曹国舅和韩湘子。曹国舅脚踏树叶,玉板飘于云端,他的玉板之声能使万籁俱寂;韩湘子乘于花篮,手执一箫,人们赞他“紫箫吹度千波静”。八仙本为仙人,又定期赴西王母蟠桃会祝寿,所以,八仙图常作为祝寿的吉祥礼物。

[专家点评] 元 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

[专家点评]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另面)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另面)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细部)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细部)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底足)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纪年款)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肩部)元磁州窑白地彩绘狮纹这件元代磁州窑白地彩绘狮子滚绣球梅瓶,小口、丰肩、鼓腹、圈足。

[专家点评] 明王铎 意临王羲之行草书轴

[专家点评]明王铎意临王羲之行草书轴此为王铎的“意临王羲之行草书轴”。纵横飘忽而奇崛恣肆的行草书轴为王铎意临王羲之书作,书作于1647年,即清顺治四年,此时的王铎已56岁,虽在朝廷身居高位,但其内心是痛苦的。就是在这种失意、空虚、悲哀、颓丧中,他以书法为寄托。从该行草书中,可见其书宗唐、宋诸家,而又大胆创新,藉书法来肆意宣泄自己的真实情感。王铎,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

[专家点评] 明 漆堆黑云纹笔

[专家点评]明漆堆黑云纹笔此为明代漆堆黑云纹笔。通长20、管径1.6、帽长8厘米。笔毫已失,笔管、笔帽均为木胎,通体经逐层涂漆后雕饰而成。漆层断面红黑相间,乃红、黑漆层相交所致,因表面呈黑,故称其为“堆黑”工艺。又多雕成云纹,故又称其为“云雕”。笔管通身雕刻如意形飞云,云纹舒展流畅,...的雕刻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风格。笔身两端梭形,中部内敛,这种曲线造型及独特纹饰在明清毛笔遗存中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