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为什么不续译《几何原本》后九卷? 徐光启为什么不续译《几何原本》后九卷? 1611年,徐光启在修订完利玛窦留下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手稿之后表示对后面的内容将不再续译。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并非是由于《几何原本》前六卷在当时的影响不大,而是:一、当时的环境产生了改变,西方传教士再不能随意向国人传授西方科...
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对立 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对立 儒家以求道、为学、致用最为根本。儒家的“道”为“天人合一”之道,因而需要研究天地自然;儒家的“学”具有知识论倾向,并不排斥自然知识;儒家讲“致用&rdquo...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 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甚至还有专门的古代科技著作,而且,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是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儒家经典; 古代科技; 古代科学家 ...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科学家的价值观念、人格素质、知识学问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也与儒家文化密切相关,甚至整个古代科技...
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提出&l...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
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 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的特殊知识,被称为“天文”和“灾异”。“天文”大多是指各种奇异的天象,如日月食、彗星流星、客星新星、五星会聚之类,也包括一些古人...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十年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十年 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是中国技术引进的主体和缩影。本文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的四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机械工业基地,奠定了中国机械工业与机械科技发展的基础;60年代技术引进转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商业交通的发达和宗教传播的兴盛,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疆域外地理知识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东亚方面,正史中第一篇记叙日本列岛地理的文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