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刘氏与《船山遗书》

仪征刘氏与《船山遗书》  本文主要分析了《船山遗书》在刘毓松、刘寿曾以及刘师培两个时代的不同命运。在刘毓松时代,曾国藩为了弘扬湖湘文化,而将书中鞑虏之字抹掉。而在近代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刘师培继承家学,撰写《王船山史说申义》,目的是攘除满清,激励汉种的历史。不同的时代和不...

王船山人性论思想的三个维度

王船山人性论思想的三个维度  王船山在吸取前人优秀心性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其高度的哲学原创性,对人性论思想推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阐释了其精卓独到的人性论。王船山的人性论包括三个基本维度:“继善成性”、“习与性成”和&ld...

黄宗羲的“上帝”观

黄宗羲的“上帝”观  黄宗羲继承了儒家传统中“天”的观念,“天”是一个非人格的至善至高之存在,不可以人事事天,任何人格或神格的“天”都是对“天”的降格...

国民性的改造与人的现代化

国民性的改造与人的现代化  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由国民劣根性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心理与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冲突,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国 *** 的领导人对改造国民性和提高国民素质非常关注。我们应该按照“...

探析中国早期会展活动的历史价值

探析中国早期会展活动的历史价值  会展行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虽然我国会展活动的发展始终没有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会展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但我国早期的大胆尝试,对当今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民眼界的开阔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刘辰翁寿词初论

刘辰翁寿词初论  宋遗民词人刘辰翁作有大量寿词,反映了寿词在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中占有重要地位。刘辰翁的寿词有其自身特点,其与友朋的寿词唱和在吟咏共同志趣的同时,抒发了亡国之悲,孤寂、伤感成为此刻抒情的主格调;其自寿词愈加冷静、直观,反映了个人情绪及思想的微妙变化。  关键...

刘基的病及对其诗文的影响

刘基的病及对其诗文的影响  刘基百病缠身,根据其诗文和有关史籍可考证出他曾患过肝病、中风等身体疾病,也患过抑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这样可为其建立一个比较完全的病历档案,并可由此研究疾病对他的诗文的影响。  关键词: 刘基;疾病;诗文  十九世纪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思想,即创...

情兼牧歌史唱 志含谏章颂曲

情兼牧歌史唱 志含谏章颂曲  初盛唐在朝显宦所作边塞诗虽多奉制之作,但仍有不少奋发昂扬,歌颂祖国统一的佳作。如杜审言、张说、贾至等人的边塞诗表现了烽烟散尽后社会的繁荣,也反思了历史烟云变幻,歌颂了国家进步的民族政策。有一部分奉和诗在歌功颂德的表面下还带有着进谏的用意。 ...

宋代诗人王庭珪湘西诗作述论

宋代诗人王庭珪湘西诗作述论  宋代诗人王庭珪贬谪湘西七年,寄情山水,尽赏朴野民风异俗,创作不少诗词佳作,对湘西美丽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加以吟赞。王庭珪湘西诗作构思巧妙,语言精炼,雄刚浑大,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王庭珪;湘西诗作;艺...

先秦音乐“和谐”观的内涵及其变迁

先秦音乐“和谐”观的内涵及其变迁  先秦音乐“和谐”观是包含音乐、审美和社会伦理在内的一种综合观念。“和谐”最初专指音的谐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