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黄慎 和靖赏梅图

[专家点评]清黄慎和靖赏梅图此为清黄慎的“和靖赏梅图”。纸本,立轴,纵122厘米,横67厘米。黄慎先生对自己的绘画,常作分类自评,凡最得意者题上诗,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和靖赏梅图》。图中画一叟一童正在赏梅,衣褶勾染并施、兼方带圆,面部须眉信笔写出,细笔复线,体现了画家不拘成法,灵活多变的绘画风格。

[专家点评] 近现代于右任 先妣王太夫人事略

[专家点评]近现代于右任先妣王太夫人事略此碑文是于右任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藏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此碑写于民国10年,是为蒋介石母亲撰写的。这件作品浑厚朴拙,由作品可看出他的汉魏法度已有了扎实功底。以隶书写楷意,楷法写隶意,形成亦隶亦楷的线质,为其行楷中的精品。

[专家点评] 唐 黑釉腰鼓

[专家点评]唐黑釉腰鼓这件唐代黑釉腰鼓长57.8厘米,鼓面径22.6厘米。筒形,束腰,两头大,腰细,中空,鼓身有七道凸弦纹。器表施黑釉,釉层莹润凝厚。通体上点缀41个造型各异的月白色釉彩斑,水墨浑融,十分醒目。腰鼓又名拍鼓,原为西域打击乐器之一种,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乐器陆续传入中国。此腰鼓现藏于天水市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黄慎 庐雁图

[专家点评]清黄慎庐雁图此为清黄慎的“庐雁图”。此画面舒朗简逸,芦苇随风摇曳,两只大雁犹在睡中,另外一只刚刚醒来,抖翅理毛,一派平和慵懒之态。此图布局疏密得当,笔法纯熟老练,画中所流露的恬淡诗情和幽谧意境,更可看出黄慎在花鸟画上的不凡造诣。黄慎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黄慎笔意中甚得怀素草书精髓,尤其在用线方面,讲求勾染并施、兼方带圆、上下勾连、挥洒自如。

[专家点评] 近现代于右任 游山西村

[专家点评]近现代于右任游山西村此为于右任的《游山西村》(陆游诗),为民国二十一年作。作品中“笑、酒、留、重、无、明、风、夜”诸字皆以草法为之。这种安排并非刻意的做作而是他性情的自然表达。于右任在此时已开始对草书进行研究,1932年12月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学社”,所以此作出现草书字体就不足为奇了。于右任行书的成就源于他早期对王羲之、赵孟的研究和对北碑的大量吸纳。

[专家点评] 金 木盆座

[专家点评]金木盆座这件木盆座出土于大同市金代阎德源墓。盆座通高13.8厘米,座圈直径12.8厘米,内横枨长15.2厘米。盆座呈六棱形,上开座口,内里中空,并在束腰下端安一横枨和四斜枨相互交叉定型。椭圆座口外分六棱与腿部相圈,并在每段间嵌装隐雕的“万”字纹档板,束腰甚高。腿间分段相接宽阔的如意云纹牙,牙深度达腿弯度之最大处,使整个器型更具饱满与华丽的格调。此盆座造型别致,做工考究,匠心独运,观赏性强。

[专家点评] 清中期 黄杨木雕佛说法图如意

[专家点评]清中期黄杨木雕佛说法图如意如意出自印度梵语,阿那律之义。近世多以木、玉石...,长一二尺,其端作灵芝形或云形,取其如意之名,吉祥也。此如意长47.5厘米,黄杨木整材雕成,首部呈圆形,柄中部隆起,尾呈云叶形。柄身亦用浮雕技法,雕十八罗汉。整柄如意色泽温润、光滑,纹理清晰,或直或斜,结构细致,为黄杨木制品中的佳作。

[专家点评] 清 青玉吉庆有余佩

[专家点评]清青玉吉庆有余佩清青玉吉庆有余佩副图清青玉吉庆有余佩,长17厘米,高7.4厘米,厚0.7厘米。和田青玉...,玉质温润。此佩采用减地隐起及镂空等技法...,砣锋犀利、爽快。抛光工艺极好;器形较大。整个构图采用古代乐器“磬”和“鱼”,“庆”与“余”谐音,寓意“吉庆有余”。

[专家点评] 唐 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

[专家点评]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面)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代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直径18.5厘米。为菱花形镜,窄缘,圆形钮。中区饰相间的花鸟人物纹饰,外区饰花蝶纹一圈。此镜纹饰刻画细腻,柔美自然,是典型的唐代花鸟镜。

[专家点评] 宋 稻麦秆纸

[专家点评]宋稻麦秆纸宋稻麦秆纸透光照宋代稻麦秆纸原料是麦秆、稻草类等。稻麦秆纸成本低,制造过程简单,最大的优点是便宜。此纸制造粗糙,表面麦秆和稻草类纤维束较多,帘纹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