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

封禅,中国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的活动。登泰山祀天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称禅。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焚书坑儒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三个月后乘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异姓诸侯王

异姓诸侯王,中国西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过程中和建立西汉王朝之初所分封的非刘姓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是刘姓宗室,故称为异姓诸侯王。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共有7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楚汉战争异姓诸侯王的封国跨州连郡,又握有重兵,对于中央权力的稳定与巩固是很大的障碍。高祖在吕后的协助下,采取了新的对策,一一翦除了异姓诸侯王势力。

推恩令

推恩令,中国西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因此,元朔二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吴楚七国之乱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

告缗

告缗,中国汉代武帝刘彻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于是,元鼎三年武帝又下令“告缗”,由杨可主管其事,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武帝派遣御史和廷尉正、监等分批前往郡国清理处置告缗所没收的资产,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地大县达数百顷,小县也有百余顷。告缗直到元封元年才停止。告缗为武帝的内外功业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图赤眉、绿林起义,新莽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绿林起义爆发后,宗室刘玄投奔平林义军,为安集掾。王莽发州郡兵43万,号称百万,由王邑、王寻率领,企图一举消灭绿林军。赤眉军自进入长安后,将士大肆掠夺。

党锢

党锢,中国东汉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党锢的政争自延熹九年,一直延续到中平元年。桓帝于是通令郡国逮捕“党人”。次年,桓帝又下诏将“党人”赦归田里,禁锢终身,不得做官。熹平五年,进一步下诏州郡,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和五服以内的亲属,都免官禁锢,并连及五族。这次党锢前后延续了十几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下诏赦免党人,党锢至此才告结束。

司马炎

登基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平定鲜卑。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大封宗室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时距司马炎之死只有25年。按说新皇即位,国祚初开,司马炎采取一些安抚百姓的措施,是其分内之事。

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重定向页面晋元帝“司马睿446806”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司马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羊祜

泰始八年羊祜率兵数万迎接举城来降的吴叛将西陵都督步阐,但所部荆州刺史杨肇被吴将陆抗击败。陆抗也无力继续进攻,只能与羊祜相互周旋,各保分界。陆抗死后,羊祜即力请伐吴。咸宁四年春,羊祜病重,入朝洛阳,推荐杜预继任其职,并力陈伐吴之策,不久去世。晋以羊祜生前所献谋略用兵伐吴,两年后,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