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

杜预和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成婚,拜为尚书郎,并袭其祖父侯爵。晋武帝令贾充拟定法律,杜预参与其事。石鉴怒,借故将杜预押送京城。由于杜预是皇室女婿,因准以侯爵赎罪。这时,石鉴自关陇回京,报战功不实,为杜预所揭发。杜预向晋武帝上疏说:目前东南灾情严重,百姓已面临缺粮,明春则要依靠国家仓粮救济,皇上应当预先考虑。杜预持节进行安抚,任命长吏,安定秩序。

王濬

王濬,中国西晋时大将。他原来奉诏受杜预节制,途中又奉诏归王浑节制。而王浑击败吴军后,屯兵横江,迟疑不敢渡。王濬克吴,王浑愧恨不平,与之争功,杜预表奏濬违诏不受节度,朝廷下诏责硙。王濬虽据理抗辩,但太原王浑是高门世族,晋武帝只好居间调停,晋王浑爵为公,授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于是,武帝升濬为镇军大将军,后转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王衍

王衍,同名人物,分别指:王衍,中国西晋大臣。王衍,王濬唐朝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首。

贾后

贾后,中国晋代惠帝皇后。次年,贾后和楚王玮合谋,族灭杨氏及其亲党数千人,由太宰汝南王亮与太保卫瓘从录尚书事执政。惠帝痴愚,受制于贾后。贾后矫旨诏楚王玮率领北军诛锄汝南王亮、卫瓘;同时又以矫旨擅...大臣的罪名...楚王玮,从此政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仗母舅郭彰权势,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力量,拉拢名流,专政10年。贾氏亲党怕太子遹秉政后贾后被诛戮,劝贾后废立。四月,赵王伦起兵废贾后,囚于金墉城,旋被...。

齐万年

齐万年称帝,统领起义队伍攻打泾阳城,击败了西晋雍州刺史的军队。297年,齐万年的起义军七万余人转战到今陕西乾县西北一带,司马彤派部将紧迫而来,双方在乾县以东展开激战。贾后在这样的形势下,齐万年的起义军失去了广大农民的后盾,兵员锐减,力量极大削弱。不久,就被西晋...军打败,齐万年不幸被俘,英勇牺牲。

刘琨

刘琨年轻时不但文笔好,而且喜欢练武强身,决心报效国家。据《世说新语》记载说: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常共被而眠,夜半闻鸡起舞,互相激励。刘琨见祖逖领先于他,心里十分不安。刘琨这种奋发有为的精神,一直为历代有识之士传为美谈。刘琨的诗风慷慨悲壮,寄托高远,风格自有清拔之气。刘琨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同当时的浮空诗歌相比更显得充实清新。因此,刘琨的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周玘

周玘,中国西晋末年对南渡之初的司马氏政权起重要作用的江南士族首脑。玘称疾不行,继而联结顾荣、甘卓与晋军,攻...陈敏。周玘三定江南,稳定了江东局面,为南北士族支持下的东晋政权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因此晋元帝司马睿以周玘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司马睿对于宗族强盛,人情所归的义兴周玘怀疑恐惧。而周玘也内怀怨望,即与戴渊等江东人士密谋发动政变,事泄忧愤而死。

王导

王导为其谋主,推心亲信,每事咨询。为提高司马睿的威望,王导竭力笼络江东士族,主动拜访江南首望顾荣、贺循,司马睿命他们参与军府政事。司马睿视王导为萧何,朝野号为仲父。王导带领昆弟子侄20多人,每晨入朝请罪,元帝无如之何。平定后,温峤建议迁都豫章,江南士族要求都于会稽,王导主张镇之以静,力排众议。

王敦

王敦以兄含为元帅,使钱凤等率兵3万攻建康,明帝亲率六军抗拒。美人向王敦劝酒,王敦故意不喝,美人悲惧失色,而王敦傲然不视。王敦冒犯禁令,到路侧流涕拜送,颇得人们称赞。王敦劝说其叔父、兖州刺史王彦响应司马冏,立了战功。王敦既掌重兵,遂欲专制朝政,引起晋元帝司马睿的嫌恶和畏惧。王敦阴谋篡位,威胁明帝手诏征他入京辅政。王敦无子,以王含之子王应为嗣。王敦之党被平定后,朝廷对王敦剖棺戮尸,悬首示众,观者称庆。

顾荣

~312),中国西晋末年拥护南渡的司马氏政权的江南士族首脑。在吴历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晋灭吴后,与陆机、陆云兄弟至洛阳,号称三俊,历仕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在八王之乱中,常醉酒不问事以避祸。惠帝西迁长安,征为散骑常侍,辞不就,还吴。永嘉元年,安东将军司马睿移镇建业,笼络江南士族,请他出任军司,加散骑常侍,咨询军国大计。他引荐江南名士陆士光、甘季思、殷庆元、杨彦明等出仕,支持司马睿立足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