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超级倒霉蛋终成千万富翁

王建人再一次成了远近闻名的笑柄。所以,王建人随后贷款1万元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准备大干一番。两次撞死人,王建人一下子赔进去7万多元。事终成,超级倒霉蛋成了大富翁在第一次成功的鼓励下,王建人紧接着又培育出了“金鹏二号”。家乡人真没想到,昔日的“超级倒霉蛋”王建人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一改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帮忙。

五亩谷子喂麻雀-安金磊(图文)

五亩谷子喂麻雀-安金磊2002年去山东青州,那一带的农民家家蔬菜大棚,供应着北京三分之一以上的青菜。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有一个天然和谐的系统:植物、昆虫、鸟类、微生物等,没有绝对的害虫和益虫,对他来说,一早一晚听着几十种昆虫的叫声,还有庄稼拔节、抽穗及露水的声音,那是何等美妙的天籁之音啊!安金磊一家很少到村里串门聊天,有人问与村人相处可有矛盾?

不能不识安金磊(图文)

认识了安金磊后,我把这个比我小4岁的农民称为安先生。于是回到物欲横流的都市,回到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我许多次与朋友说起安先生,我对他们说,做为一个现代人,特别是一个文化工作者,你不能不识安金磊,也许你不能像他那样生活,但你必须要知道,还有那样的生活……但安金磊认为,只有自然的、田园的生活才是最健康的生活。

农民生活感悟

农民生活感悟>爸爸妈妈已过古稀之年,去年他们竟然又种起了老家的三亩地。家里人都嫌油葵难拾掇,但爸爸下定了决心,力排众议就是要种油葵。打开种子包装袋,令我惊讶的是油葵种红艳艳的,拌了大量农药,以防腐防虫。种好油葵,点种的手、盛种的碗都变成红色。看着一地稀稀拉拉、参差不齐的油葵,我们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这一碗饭,是农民辛勤的劳作、殷切的期盼,也是众多生命的奉献。

养猪户骆鸿贤不养猪改吃素的心路历程

见证分享放弃养猪业转为坚定的素食者过程,骆鸿贤先生在「素食推广种子志工研习会」中,分享放弃养猪业转为坚定的素食者过程。32岁的骆鸿贤,8年前跟爷爷学养猪,祖孙两却因了解其中过程而不吃猪肉。骆鸿贤现在是运货司机,养猪养了8年。去年5月,骆鸿贤循例要将养了一年的大黑猪运往屠宰场屠宰,当天的状况却异於往常。

中国农村土地将何去何从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开始的改革就是从农村的土地开始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们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转变。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发展的艰难岁月和它即将何去何从。撂荒土地将何去何从土地费力丧失。农村土地耕作者的后续力量不足。

面积仅中国一个省大,人口却近亿,越南为何还能大量出口大米?

越南人口非常多,国土面积却只有33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云南省差不多大,却有将近一亿的人口。中国人吃大米的历史相当悠久。而越南作为占城稻的故乡,能够每年出口大米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越南大米的年产量大约为4500万吨,其中10%用来出口,每年能够为越南带来约20亿美元的收入。

老照片:60年代真实的大寨村,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大寨村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出了个陈永贵。在他的领导下,大寨村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重新安排家乡的山河面貌,从而引起了世人的景仰。而在陈永贵之前,大寨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印记。

珍贵老照片:农村老物件,无比怀念

农村的土坯房已经不在农村老物件,城里人的世界看不懂,其实慢慢的很多农村人也看不懂了。犁与牛在一起,就叫牛耕。牛耕从西汉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从中国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簸箕,农村人常用的老物件。铡刀,农村用来铡草喂牛,现在它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因为农村已经不需要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