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军战斗力究竟如何?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问题是跟司马懿交战的过程中,其短处「”奇谋”已经如此厉害,那长处「”治戎”又是怎么样呢?建兴六年至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六次亲自领兵和魏国征战,除了建兴八年是魏司马懿、张郃、曹真由斜谷、子午谷、西城三路入侵蜀国之外,其余五次都是诸葛亮主动出兵北伐。北伐的步骤为占据陇右(建立西面后方基地),同时割断雍凉,蚀入秦岭,若一切顺利,便兵指谓水,威胁长安。
「 ”排名迷”们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混淆争论 三国战争在读三国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在争论武将排名的话题。因为有许多人是没有经过比较的。你像关羽对赵云,这是读者最多的比较。赵云对马超;马超对张飞。精神抖擞的关云长又比方说高览与许褚打平、许褚与马超打平、马超能与张飞打平,但高览却又被赵云一枪秒...,关羽如此之猛,却被庞德战败——有文字说明,的确是败了。
凉州军兵围长安始末:王允是如何一步步让凉州人心凉的 王允诛...董卓后,「”自谓无复患难”。理论上说,权臣已除,凉州军一盘散沙,关东诸侯面上还是听从汉室命令,应该会平静一段时间了。为何短短几个月,就被凉州军攻破长安,使得局面就一发糜烂不可收拾呢?本文从董卓被...前后王允的动作,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长安乐游原遗址董卓封王允为温侯王允和吕布是老乡,都是并州人。他十九就出仕当了郡吏,被人称为「”王佐之才”。几年后,三公一起征辟他,最后他担任了侍御史。在黄
夏侯霸逃亡蜀国,刘禅为什么会重用他? 按理说,蜀国是夏侯霸的...父仇人,应该想办法报仇雪恨,怎么会投奔蜀国呢?可是他不仅来到蜀国,还受到刘禅的重用,被封为博昌亭侯,官拜车骑将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以朝廷的名义把夏侯玄和夏侯霸调回朝堂,实际上就是剥夺曹魏宗亲的军权。夏侯霸的情况与夏侯玄类似,既不愿意顺从,但也没能力反对。虽然父亲曾经命丧蜀军之手,但是如今留在魏国已经没有活路,百般权衡之下,夏侯霸决定投降蜀国。
持续2年的汉中之战,曹军战败或许是因为一次局部的失利 汉中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如果刘备没有夺取汉中,那么他的想要作为根基的益州就一直在曹魏的...威胁之下,同样的,曹操想要尽量完成统一,就必须保住汉中,这场双方兵力共数十万,持续两年的战争,最终可能是因为曹军的一次局部的失利而宣告结束的。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张松献图,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事件出现在献帝建安十六年。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益州牧刘璋得知张鲁即将进犯益州,连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益州别驾的张松表示愿意亲自前往许都说服曹操进攻张鲁。刘璋大喜,遣张松出使许昌。
三国史上的「 ”奇葩将军”,出阵必败,但每次都能斩 ... 一员大将 在《三国志》记载的正史中,有那么一员大将,不属于魏蜀吴任何一方,却影响了三国的前期历史。可以说,若此人早死,刘表也许会提前被孙权攻灭。更有趣的是,此人更以一人之力直接抗住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攻击。翻开《三国志》,并没有找到黄祖的传记,但在东汉末年各路英雄的传记中却又闪烁着他的身影,如孙坚、孙策、孙权、周瑜、程普、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黄祖第一次出现是在191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的战斗中。
从《三国志》中一则错误记载说起,漫谈两汉列侯制度中的等级 《三国志》被誉为千秋良史,但是依然白璧微瑕,有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造成这些各种各样错误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些是因为材料的缺失或者记载的抵牾,这并不妨碍《三国志》的史料价值和史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