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

长沙会战开始后国军为何节节败退?部队一触溃散,逃亡者竟有十分之五六

1941年长沙会战展开后,9月日军强渡汨罗江,从22日开始分别对中国第37军和第26军展开围歼。经3天激战,第37军态势逐渐不利,被迫转移。但效果极为有限,收容者仅为逃亡官兵的十分之一,据杨森战后概算,当时在前线作战的部队,“其实作战未终伤亡者不过十分之一二,溃散逃亡者十分之五六,在战场作战者亦不过十分之二三而已”。汨罗江防线的失利意味着长沙北方门户已洞开,形势严峻。

蒋介石反腐为何会“肌无力”?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

蒋介石掌权后,试图惩治...,但最后无果而终。蒋介石“如何能作育人材,激励士风,使其热心勇敢,廉洁奉公也”?蒋介石上台后,命令手下大小“文胆”,抓紧制定各项反贪腐制度。监察、反贪、惩戒职权齐备,蒋介石不可谓不用心。蒋介石对这些大大小小的贪腐案心知肚明,在不同场合痛斥这是国家纲纪的败坏,是道德良心的泯灭。蒋介石大怒,却经不住宋美龄再三求情,最终处理结果只是“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及国库局长吕咸,辞职获准”。

这位让戴笠敬畏三分军统老大去世后为何得葬八宝山

核心提示:很多...高级官员也毫不例外,生怕得罪这位”神秘人物“,但是也有例外,有一人戴笠见了他也要敬畏三分,他就是军统局局长贺耀祖。反对内战的贺耀祖辞去重庆市长一职,并拒绝国民...的委任,参加反内战的民主运动……1961年7月,贺老病逝于北京,终年73岁,他的遗骨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贺耀祖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淼犇爱历史,原题:此人是军统真正老大,戴笠对他敬畏三分,死后

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的人,并非张学良和杨虎城,45年后真相大白

西安事变的主角,无疑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不计后果,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52年,杨虎城被关押了12年后,被蒋介石暗...,他们的后果都很凄惨,不过他们也因此成为了民族英雄。其实,在西安事变中亲手抓住蒋介石的人,并非张、良二人。而是一位营长,他才是正真的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的人。

记者问张学良:“蒋介石为何会失去大陆?”张学良的回答堪称经典

张学良人称东北“少帅”,父亲是东北王张作霖,他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一生。张学良意识到“不抵抗政策”的错误后,在1936年12月12日,毅然决然的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终,蒋介石妥协了,从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之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记者问他,蒋介石为什么会失去大陆?

宋美龄婚前向蒋介石提出三要求 哪条让蒋无法接受

宋美龄本就喜欢蒋介石,对于这门亲事也很是满意,即使如此,宋美龄仍然向蒋介石提出了三点要求,表明蒋介石必须答应这三点,才同意他们两人的亲事,此时蒋介石正是火烧眉毛的关头,怎能够不答应,虽然这三条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蒋介石仍然一一应承了下来。

孙军全线溃败,江西战场的胜利能否挽救蒋介石岌岌可危的军事威信?

白崇禧11月9日,蒋介石进入南昌,江西战役胜利结束。朱培德孙传芳江西战场最初失利的重要原因在于蒋介石急于显露自己,在敌人还保有强大兵力时就企图迅速夺取中心城市南昌,结果遭到挫败。江西战场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直系军阀势力,使北伐军据有的广东、湖南、湖北得到屏障,这是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的。但是,它也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蒋介石的军事威信,使他有了一块立足之地,成为不久以后同...左派进行迁都之争的“资本”。

... 军最高级别战犯:曾抽蒋介石耳光 死葬八宝山

1950年王陵基在化妆成军医逃跑时,被人民...逮捕,随后在战犯看守所内接受改造,他也是在押级别最高的战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上将。1964年王陵基被特殊,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死后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孙蒋频频谈判,蒋介石能否如愿?孙传芳能否“顺应革命潮流”?

8月,孙传芳派人到湘,和蒋介石联系,同时运动唐生智,以湖南地盘为条件,诱使唐“拒绝革命军”。第二次,孙传芳要求国民革命军在岳州停止前进,“以和平手段处置国事”。13日,再电孙传芳,声言“执事以保境安民为职志,应速撤退驻赣各军”。此后,蒋介石一直坚持要孙传芳以此点来表示“诚意”,并称:“本军决不扩大战区,即使占领了江西,亦可如前议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