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人的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下面哪个不属于我国中医所说的“五脏”: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上述答案只有胃是不属于我们国传统医学的“五脏”概念的。
可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什么? 中医学是指从远古到1840年所形成的经典中医药学术体系,它由中国独创,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作为”大发明”的价值和意义已得到世界公认。国外著名医学家和科学家们一再指出,“经络”问题可能包含着若干项诺贝尔奖级的课题,中国要拿诺贝尔奖,最有希望的是中医药。
中药“牛黄”取自牛身上的哪部分? 牛黄,是指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牛黄,别名丑宝。本品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疗毒症。由于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现在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人工牛黄。
中医针灸中的“灸”指的是怎样的手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为什么我们习惯把庸医叫做“蒙古大夫”? 所谓“蒙古大夫”是海外(西方)传来的带贬义的词语。语源是旧时,中医利用针灸、草药等不为洋人熟悉的方式治理疾病,它们本就觉得怪异,而确也有些不负责任的游医医术马虎,不能治疗痊愈。于是洋人以为中医不过如此,又因为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时期,对同属“蒙古里亚种”的中国人一概呼之为“蒙古人”,所以贬称中医医生是“蒙古大夫”。
被后世人们称为“医圣”的人是谁?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本草纲目》共16部,52卷,约190万字。>>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故乡蕲州城东。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丰富,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李时珍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家。时至今日,人们对李时珍的研究现在仍在不断地深入发展。
孙思邈简介_孙思邈活了多少岁_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太白山中居住时,孙思邈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
医圣张仲景简介: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张仲景从小立下志向,想当个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疾病。张仲景对这个理论原则的奠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张仲景主张有病要及时治疗,无病要及早预防。后来,的名医王叔和,在仔细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把这部重要的医书分开改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