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源:作为「 ”睁眼看世界”的晚清人才,究竟是怎样的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因为依附于君权(皇权),所以从接受教育开始,就赋予了兼济天下的使命,同时由于古代社会职业的单一性,官僚机构的狭窄性,能够跻身于官僚系统的文人,比例始终很小。于是矛盾产生了:拥有权力和未拥有的权力的文人,表面上身份相同,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未拥有权力的人被排除在官僚系统之外,即使一腔热血,也只能够熄灭于胸中。如果说文人在近世
袁世凯向小舅子借钱遭拒绝,当上大总统后是怎么对待此人的? 我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元素,更何况是雪中送炭之恩。在别人危难之时拉一把,他日发迹,其回报也是相当的丰厚。在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身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袁世凯出身于行伍之家,叔祖父袁甲三靠镇压捻军而身居显要。袁世凯少时过继给叔父袁保庆当儿子,在袁保庆死后,他获得了一份相当可观的家产。成为一家之主后的袁世凯,发起组织过两个文社,邀请当地文人加入。起初大家因他胸无点墨,而羞
梁启超与孙中山:两位近代伟人的江湖恩怨 孙中山祖籍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的老家在新会县茶坑村,离康有为的老家...县银塘乡也不远。地图显示,翠亨村与茶坑村的直线距离只有47.4公里,交通却十分不便。这段曲折的路程显示了两位革命先驱不平坦的交往之路。他们俩人的关系离不开康有为。1894年初,孙中山托人捎信给康有为,希望与他结交。康有为并没有见到来信,他与梁启超去北京参加甲午会试去了。
谁是袁世凯的伯乐?不是李鸿章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说袁世凯是一匹千里马,那么发现他的伯乐,便是湖南邵阳人刘坤一。刘坤一本是湘军统帅,袁世凯是淮军部将。然而,刘坤一却能摒弃门户之见,先后两次保荐出身淮系的袁世凯。刘氏奉旨出关督师时,发现在关外前敌营务处做转运工作的袁世凯办事干练稳妥,甚是喜欢,感叹人才难得。
左宗棠见林则徐时,为何说他人「 ”五体投地”而自己「 ”五体投水”? 左宗棠目高于顶,一生傲然睥睨,能够入他法眼的大人物少之又少。林则徐任江宁布政使和江苏巡抚时,政声卓著,与两江总督陶澍精诚合作,长达六年之久。后来他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赴粤禁烟,更引得举世瞩目。左宗棠赞赏林则徐办理洋务的眼光和查禁洋烟的魄力。...战争爆发后,朝廷惊慌失措,将林则徐革职充军,左宗棠感到异常悲愤。道光二十八年,林则徐结束了遣戍新疆的苦难岁月,恢复官职,就任云贵总督。
六十万太平军不敌一万湘军:太平天国后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下跌?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领号称60万之众的太平军精锐回师雨花台,「”倾苏杭所得之西洋火器,会并于此一枝”,以图解除湘军对天京(今南京)的包围。而湘军此时能勉强荷戈作战的最多不过1万人左右。可是在历时46天的战役中,太平军竟然未能打破敌军对天京的围困,其战力之低下,令人瞠目结舌,究其原因,更是令人深思……1苦战包村毋庸讳言,湘军向来以善守著称,用主帅曾国藩的话说,就是「”结硬寨,打呆仗”。曾国
2万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有20万大军不敢打,他顾忌什么 当时我国的情况非常的混乱,军阀混战,就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张学良刚刚帮助蒋介石打赢了中原大战,帮助老蒋巩固了地位。日本鬼子挑起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之所以没有让东北军拼命抵抗,他就是想要为自己保存实力。
聊清末:在慈禧太后日薄西山的情况下,光绪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在写到北魏冯太后专权的文章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把冯太后和慈禧太后做对比。写着写着有点收不住手,于是干脆单独写一篇慈禧太后的文章,作为冯太后系列文章的外传,也方便大家就能更好地对比理解北魏和清末的这两位女强人。光绪帝继位之后,慈禧太后虽然大权独揽,却也逐渐受到了排挤和打压,最后只能去颐和园养老。
十大元帅分别来自哪些省份?你知道吗? 1955年,中国人民...实行军衔制,总共一千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作出贡献的将领分别获得了将、帅军衔,其中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因功勋卓越而获得元帅军衔。这10位元帅来自全国各个省份,他们所属的省份分别如下:一、四川四川的元帅有4位,分别是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朱德:四川省南充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