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马勇: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袁世凯密告吗?

按照过去流行看法,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演变成「”戊戌政变”,光绪帝之所以泣血瀛台、幽禁十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之所以流亡海外十几年;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和杨深秀六君子之所以壮志未酬,血洒菜市口,皆源于袁世凯叛变。在指控者看来,他们的计划只有袁世凯知道。袁世凯是维新罪人,是光绪帝仇敌,所以过了十年有摄政王载沣替乃兄报仇,将袁世凯开缺。这一系列因果报应环环相扣,不由得不信。只是遗

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靠什么成为政坛不倒翁?

民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海军总长一职。抗日战争期间,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位经历三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就是海军上将萨镇冰将军。萨镇冰家庭是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

张之洞生前最后一天留下遗言,他对儿子们都说了什么?

晚清名臣张之洞一生仕途通畅,尤其是在晚年时慈禧太后将他调任军机大臣,希望他能全心全意地辅佐摄政王载沣。将张之洞调入军机处,慈禧太后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的,清廷通过官制改革,欲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于是才将地方督抚中权力最大的袁世凯和张之洞调到北京。袁世凯是当时权势最显赫的汉族官僚,加上戊戌变法时出卖光绪帝,为载沣等皇族宗室所忌恨。

16、中国历史典故

1、公元1898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奏章,下诏定国事,施行戊戌变法,百日后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新政被彻底推翻,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维新人士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只维持一百日的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2、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山东,义和团打着「”扫清灭洋”的口号,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清朝统治者进行着不懈的战斗

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解析慈禧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纠葛

甲午战败让大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血气方刚的光绪帝痛定思痛立志革新,一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然而,这次改革仅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是什么原因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这对母子走向决裂?光绪帝朝服像1898年,即《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年,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场改革被称为戊戌变法。

袁世凯练的新军到底多牛?看看他们训练便知,不愧是打天下的班底

清廷也觉察到日本是采用西方的训练...在编练军队,便决定编练新式陆军取代淮、湘旧军,以捍卫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政权。但正是这支新军力量,成为后来辛亥革命多次起义中的主力,继而变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主体是湖北新军,而湖北新军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用了十多年心血训练的一支近代军队。而参与逼宫,彻底推翻清王朝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这两支新军曾号称南北两大新式军队。

光绪年间,东北为何多出来一个总督?总督是谁?

晚清时的中国,危机重重,内外积弊难返。到光绪时情况更为严重,国家虚弱,列强频频入侵,民众生计艰难。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仍有一群人希望拯救时弊,为国家未来找寻一条出路。正是有前人的努力,中华民族才能不断走出历史的困境,走出一条新路。当时全国都有问题。而东北问题更为严重。这跟清朝初年推行的政策有关。

民国那些人和事儿(二)

一民国「”副刊大王”孙伏园在晨报编副刊时,撺掇鲁迅先生连载《阿Q正传》,鲁迅曾说过:「”胖胖的伏园善于催稿,每星期来一回。”持续两个多月,写了八章之后,被折磨坏了,想尽快结局,终于等来一个机会,趁孙出差,直接将《大团圆》登了,等胖胖的伏园回来,阿Q已被枪毙一个多月了。二段祺瑞人称「”六不...”,生活朴素,无积蓄房产,所谓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在吉兆胡同的段祺瑞宅,还是部下凑钱给他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