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李秀成谈天京事变:协议只 ... 3人,结果20000余骨干被 ...

1864年7月,经过11年奋战,九帅曾国荃「”吉字营”大将李臣典率先攻入太平门;李臣典身先士卒,勇不可当,太平军随即溃散,被...戮众多。此时,李秀成为了掩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将自己好马让出,以致被俘虏。囚禁在两江总督府期间,曾国荃对其进行羞辱,虐打,可忠王并未屈服,直言:「”各为其主,何至于此”。听闻李秀成硬气十足,曾国藩从安庆来到南京,亲自会会他。见到曾国藩到来,李秀成顿时改变了态度,他决定

戊戌六君子赴刑场,四百人欲劫法场,九门提督封锁宣武和正阳门

1898年9月21日,京城一片大乱,提督九门步军统领衙门奉皇太后懿旨,以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全城搜捕,并查抄张荫桓家。此时,康有为已经逃往天津,只搜捕到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并抄出大量的信件,按名点查,其中涉及到地方封疆大吏和京城军机处大员。九门提督没有搜到康有为并没死心,派兵数次搜捕了与康有为交往过密的张荫桓和徐致靖家,但一无所获。知道康早已逃亡天津,遂立即派出士兵到天津追捕康有为。

曾国藩、李鸿章培养了很多响当当的人物,为何左宗棠却没有?

《清史稿》中对左宗棠的评价,完全是与曾国藩对比进行的。只有左宗棠特立独行,与曾国藩相抗衡,不肯甘居人下,两人趋向时合时不合。曾国藩以学问自敛抑,外交上主张和,而左宗棠却锋芒毕露,对外主张战,所以世人的舆论都站在左宗棠一边。这样说吧,曾国藩、李鸿章培养出来的人才叫得上来的至少有数十人,而左宗棠培养出来的人才则寥寥无几,这一点估计不认同的是少数吧。

忠肝义胆谭嗣同,为什么行刑时遭32刀才被砍死

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新建陆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9月18日谭嗣同去法华寺夜访袁世凯,透露慈禧联同荣禄,要废除光绪;并说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荣禄及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深夜,谭嗣同单独到袁世凯在北京的住处去找他。谭嗣同试探着问:"你对皇上的印象如何?"谭嗣同不再犹豫了,马上取出光绪皇帝的密令给袁世凯看,又诚恳地说:"现在皇上大难临头,只有你有能力救他。

清 ... 知道袁世凯野心勃勃,为何却拿他无可奈何

对于这位手握实权而又野心勃勃的枭雄,清...非常忌惮,甚至可以说是畏惧。不过清...虽然处处防备袁世凯,甚至罢了他的官职夺了他的权,但辛亥革命时清...又不得不重新启用他,让他掌握了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清...知道袁世凯野心勃勃,为何却拿他无可奈何?

梁启超: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梁启超1873—1929年[个人简介]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爱国01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儿时,疼爱孙儿的祖父常给梁启超讲些历史典故。在祖父所讲的历代豪杰、忠臣、志士、哲人的故事中,梁启超对陆秀夫身背幼帝赵昺在厓山跳海殉国的悲壮举动印象尤为深刻。

一部晚清史:浅谈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演变历程

引言:中国封建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政治史,而在充斥着「”男权主义”至上的封建社会,能够问鼎权力巅峰的往往是男人。然而事无绝对,在中国历史当中同样有着掌一国之权的女人,慈禧便是其中一位。根据《清史稿》记载:「”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同治生,进嫔妃。七年,进懿贵妃。十一年,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短短十余年间,慈禧以开挂般的速度成为女中之凤,而这只是她问

大清道光帝:虽文武双全,却因此给大清带来了灭国之灾

但是,大清的道光皇帝却正相反,论文韬武略,他不亚于大清强盛时期的任何帝王,可惜的是大清在他的治理下,不但没有维持强盛,相反却走向了没落。虽然占了嫡子的便宜,但道光皇帝并不是草包,相反在文韬武略方面是所有皇子当中的佼佼者。在当皇帝期间,道光遭遇了西域的张格尔动叛乱。所以,在战争中的应对失策,无法使得大清惨败于英国,拉开了大清灭亡的序幕。

革命党为什么会把「 ”革命果实”让给袁世凯?原来还有这样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它的必然性,同时也有他的偶然性。随后确立政体,并承诺利用九年的时间预备立宪。很对人认为此时清...是在拖延时间,实际上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袁世凯孙中山是一直致力于推翻清...,希望中国能够走向共和制度。从1900年开始,孙中山就开始致力于各种革命的策划,到1911年前前后后也有过十次革命,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