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

一条鲜为人知通往西域的通道,比张骞出使西域还要早1000多年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个称谓很快被学术界所采纳,并得到大众的认同,并一直延续至今。此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又将中国古代海上交流通道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今日「”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从此发展而来。其实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开始了。正如《史记

语言不通货币不统一 敦煌为何能在全球贸易C位坚持一千多年?

莫高窟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在超过千年的历史中,敦煌曾是远至欧洲近达东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无论在宗教还是经济方面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在敦煌,贸易与朝圣活动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其活动范围,不仅包括商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换活动,还包括商品生产者或他人所组织的商品买卖活动;不仅包括国内贸易,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不管东来西往,敦煌都是必经之地。

几名外国人将数只昆虫偷运回国,让中国损失惨重,一年少了几十亿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古代的时候,很多外国人都想来中国学习汉文化,并和中国通商。因此,丝绸在罗马彻底火了起来,人人都以拥有丝绸为荣,甚至一度卖到断货。这些罗马人知道印度一直和中国汉朝进行着贸易通商,自然也就得知了丝绸的原产地是中国。而且这些罗马人还把丝绸对外出口,导致中国的丝绸在对外贸易时出现了一定的阻碍,令国家损失了几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