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

班固

五年后,有人上书汉明帝,控告班固私改国史,致使他锒铛入狱,家中所有书籍资料也被抄走。汉章帝末年,班固因母亲病故而离职。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担任中护军随同前往。班固编撰《汉书》时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力求尊重历史事实。但班固重视客观事实,因而在《外戚传》、《霍光传》、《东方朔传》等传记中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班固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还是东汉初年著名的辞赋家。

旧五代史

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按五代断代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因此这部书虽名为五代史,实为当时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各民族的一部断代史。现存的旧五代史一般刊本及石印本都是根据殿本翻印的。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就是根据刘本影印的。

宋史

《宋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南宋灭亡后,元朝将宋的各种史籍文书5000多册,运至大都国史院,成为元人纂修《宋史》的资料依据。《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历代屡有重修宋史之议。这些改订之作,虽然改进了《宋史》的某些缺点,但没有一部能够取代《宋史》。

司马迁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司马迁幼年即随父司马谈读书,10岁便能诵读古文。同年十一月,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书的著述工作。左丘明天汉二年(前99),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在朝廷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征和二年(前91),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著《太史公书》的著述工作。司马迁死后,《史记》书稿藏于其家。

班彪

不久,班彪离开隗嚣,西行至河西大将军窦融处任从事(幕僚)。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他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是一个大弊端。另外,班彪还有赋、论、书、记、奏事等文章,共九篇。

李延寿

李延寿是李大师的第四子,深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学的熏陶。《五代史志》共十志三十卷,后并入《隋书》刊行,其中的《经籍志》成于李延寿和敬播之手,记录了从古代到隋朝的历代著作。参加重修的共有21人,李延寿是其中之一。李延寿的一生在仕途上是平稳的。李延寿以李耳为祖,意在表明自己为圣贤之后,并且与当代皇帝同出一祖。像那个时代的多数史家一样,李延寿之所以走上治史道路,是与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纪传体

中国史学传统的一个特点即是重人,纪传体被称为正史。目录概述纪传体,为中国史书体裁之一,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创,于其所撰之史记始用之。纪传体是一种以纪、传等为基本构成部分的综合性史体。先秦时期,已见数种纪传体因素融会的现象。司马迁撰《史记》,正式创立了纪传体。班固继承了司马迁以纪传体求真的方式,并开创以篇目之间的呼应求真的先例。

赵祯

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以辅导赵祯。赵祯时年仅十三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然而,赵祯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总体而言,赵祯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隋唐十八好汉是哪些?有哪些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一定对里面的隋唐十八好汉影响深刻,基本上各个都是武功高强的高手。不过这隋唐十八好汉中,只有三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他都为虚构。隋唐十八好汉的说法出自《说唐演义全传》,演义中并没有把十八好汉都介绍完,只说了其中十三位,而这十三位中只有秦琼、单雄信和尉迟恭是确有其人。后在攻打隋军时,被隋将新文礼设计烧死。他们父子确实也是因监军陷害而投降瓦岗军。

范晔

范晔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老县城南35千米埠口街的东侧,共有9座墓冢,被称为“范氏九冢”。范泰有五子二女,前三者为范晔之兄,后三者一弟二妹。11月,文帝命檀道济北伐魏,范晔惧征战之苦,称脚疾不便行军,文帝不许,令他做后勤,使由水道负责运送部队、军械。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志》的部分原计划是要写的,由于范晔的罹难而过早去世,未能全部完成以致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