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时间觉得老 没有时间觉得老>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见闻种种,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你老人还好?”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没有时间觉得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回响着。
念佛人与女鬼的故事 斑小姐拿回《念佛感应录》后,她弟弟的女朋友就不敢进她的房间了,因为附身的女鬼看见书上放光,不能进来房间,也不让她进去,并要求斑小姐把书包起来。)自从斑小姐念佛后,女鬼说斑小姐身上也有光,但很微弱,并说我身上的光很强,女鬼见到我就跑,害怕。念佛人,身有佛光,鬼见远离,不敢接近。我走的前一天,斑小姐、她弟及女友来拜佛,我又劝女鬼千万不要报仇。
普贤道场见佛光 飞机很快就到了双流机场。一切都是佛菩萨加持。休息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我们出发了-----朝拜金顶普贤。我心想,今天不是晴天可惜了,人人都说金顶看日出,能见佛光。随行的老者看见了说:“小刘,那是佛光。”那就是佛光,在山顶普贤菩萨大放光芒,我们这些虔诚的弟子沐浴着佛光,就像是菩萨怀里的孩子,无比幸福……那腰中的蓝宝石发出蓝色的光芒,一闪一闪,像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那里佛光普照,我们坚信无疑……
戒疤放佛光 戒疤放佛光>从前在抗州西湖旁边,有一所古刹,名叫弥陀寺。当焚化时,那头顶上的十六颗戒疤,放出十六道光明,于每一道光明中,皆现出一尊佛像,每一尊佛像,皆跏趺于莲华座上,火灭像隐,众人见之,啧啧称善,咸谓希有。待圆寂后火化,而佛光现于戒疤上,这即是“应”。诸如这些念佛感应的事迹,在历代净土高僧选集里,比比皆是,于此不胜枚举。眼看现时念佛的人,到处皆是,多如牛毛,而于生前死后得有感应者,实如麟角。
星云法师:我最后的遗嘱 哪里知道,又这样继续的活下来,当然人生总是生命有阶段性,我在八十五岁的时候,就预立遗嘱,但只是给佛光山的弟子知道我一些想法。因为灾难、贫苦是人间的不幸,急难救助,这是理所当然要给予一些助缘。未来,大家在佛道的修学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们的榜样,佛教的宗门祖师都是我们的模范。在佛法的弘传上,世界各地的道场,要尽量给予本土化,请当地徒众住持;我对人间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传达到家家户户,为人所接受。
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唐代文人中,白居易是与佛教僧侣往来最为密切的大诗人。可见白居易对佛学的体验是十分深刻的。白居易除了自己皈依佛门,持斋守戒外,还大力倡导放生,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普度众生。
佛光浴我平常心(图文)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平常人之中,多数人却不具有平常心。他们原本都是些平常人,由于不明因果,受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力牵引,失掉了自我,失掉了平常心。只有皈依三宝,虔心学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消除恶习,使平常心回归自我。学佛几年来,使我逐步在生活实际中疏远恶业,渐渐地拥有了坦然应对各种事物的平常心。我明白,这种坦然应对的平常心,是在沐浴佛光中获取的,它将使我终生受用。
“峨眉山”佛光的传说 “峨眉山”佛光的传说>“佛光”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个传说。相传乐汉永平年间,在峨眉山的华严顶下面,住着一个姓蒲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蒲公。全一年到头在峨眉山上到处采药,集训了宝掌峰下宝掌寺里的宝掌尚。可是等宝掌和尚看时,光环中却只出现了自己的身影。以后人们就把能看见佛光当作一种吉祥的象征。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金顶祥光”。
佛缘与问禅 转眼又过了三年,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遇到克契,又有意点化他,就主动问克契:“你在参禅修道上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就要开口间。”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的态度是过于谦卑造成的,这样的性情再怎样参禅也是无法开悟的。佛光禅师的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打入了克契的心中。克契的谦让说到底还是偏执,对于修行的人而言,这很不可取,因为闭门苦思数年,也许不如与禅师的一席对谈,能使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