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远色得贵

远色得贵太仓的陆公,容貌及体态俊美。明朝天顺三年往南京应试。旅馆的东主有一女,晚上竟然往陆处求与他共宿。陆假装说有病,并与她约于后夜再会。次日清早便借故离去。是年秋天便得上榜。在此之前,陆公之父梦见郡守送来旗匾鼓吹,匾上题有:“月白风清”四字;其父还以为是自己将要去世之兆,写了一封遗书给陆公。后来他考到进士,并做官至参政之职。

面对异性的出家人,应保持高度的清净

面对异性的出家人,应保持高度的清净邪淫的恶报,由于邪淫的对象,各不相同,所以恶报的轻重,大有差别。第二天,许某竟无故发狂,把自己舌头嚼断,流血不止而死。那是说许某嚼舌而死,仅是看得见的华报,其恶果更要堕地狱,且地狱有大小之别,...出家人,要堕地狱中最惨的无间地狱。因为玷污僧尼,是犯了佛门的根本重罪,要堕永无出期的无间地狱,万万做不得的。

观音慈,普贤行

观音慈,普贤行赖光辉/南投县竹山镇放下屠刀,立地向佛。竹山镇赖居士光辉,年少时,愚昧轻狂,因工作关系,结交损友,以致染上吸食海洛英恶习。经比丘尼苦口婆心劝化,勉强接受,展开戒毒之旅。或见动物被辗毙身亡,亦怀哀愍之情,代为收尸埋葬,并为其念佛及往生咒,期其能早日脱离畜身,往生净土。若心正,一切行为自然端正。心在道上,一切行为即无过失。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根无大小,皆成佛果释迦牟尼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在傅大士夫妇的感召下,当地的佛教徒们纷纷捐献财产,共济善举,终于帮助灾民们度过了灾年。纵观人类历史,从大公达成大私,是创造伟业的必由之路。一个人无论天赋如何、背景如何、资源如何,只要动机高尚,就像佛祖说的,“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禅理来自生活

禅理来自生活禅,其实非常简单,即使你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理,而你在举手投足之中却处处体现了禅理,那么不要刻意地寻求禅,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只有寓禅于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才能体悟真正的禅趣!自古以来,许多禅师都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开示弟子,在生活中常常都可以领略他们风趣诙谐的禅风,赵州禅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前有一位云水僧,他听说无相禅师禅道高深,便来找其论禅。

破戒邪淫的罪报

破戒邪淫的罪报无悲心地狱的附近,是俱火浆地狱,此地有一座火浆形成的大山,周长一千逾缮那,山峰直冲天空,山上长着很多用燃烧的武器组成的树林。

戒淫得状元

戒淫得状元唐臬少年时,有一次在灯下读书,遇到妙龄女子调戏他,把他房间的纸窗戳破,并以不正经的态度窥视他。当时唐臬便把纸窗补回,并题字说:“掏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骘最难修”。后来有一僧人经过他门前,见门楣上有状元及第之匾,左右有两句似联非联,而且两边各高悬一灯,照著所题的两句。等到问得其中原委,便知因果确有凭据。

目录

目录第一章人生可以很圆满人活一世,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因为每个人只有一生,同样是活,为什么不活得圆满一点呢??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章让快乐成为天性快乐不需要理由,因为快乐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幸之中有万幸?善意地解释一切第三章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是一种积极的活法,是要人们活得更健康、更理智、更聪明的生存道理。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生命只在呼吸间?

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

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着,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死亡。

在 ... 读诵地藏经的感应

在...读诵地藏经的感应怀著无比虔诚的心情,看完黄彩玉的“协寻失踪儿童的地藏菩萨”一文,甚为感动,愿以自身亲沐佛恩的真实经验与处于弱势的妇女相勉相持。师父教我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我茹素日诵一遍回向父亲。准备头七祭拜的前一晚,忽然夜梦地藏王菩萨亲领父亲端坐面前。我于是发愿当天诵满三遍“地藏经”。早上抵达佛教会告知某相熟居士:“我夜梦菩萨和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