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善缘 种善因 有一回,在一段上坡路中,老牛累的走不动,卧倒在地。商人听了老牛的故事,也很怜悯,又辗转将此事告诉他那些从事买卖的朋友,大家都有所醒悟,说:“我们为了生活勤于赚钱,费尽心机,而丝毫不感厌倦,既不懂得行善,又不奉持佛法,将来死后,恐怕也不免要堕入畜生道!”
少康法师传念佛法的妙计 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严、瑜伽等经论。少康于是心有所悟,便至浙江传播净土法门。所以,少康来到后很少有人接受他的教化。少康想到了一条妙计∶从娃娃抓起。少康也果然履行诺言,把乞来的钱如数付给了孩子们。不久,消息越传越远,来少康面前念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少康没那么多钱支付,便酌情减量。少康笑了,妙计终于得售,净土法门终于在百姓心中扎下根了。
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 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静涵老师撰前面提到,佛教的价值,也许不在于宗教,而在于人类的文明。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在某方面来说,他也是生命的探险家。佛陀认为生命是属于全体众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生命探索的行列。生死,不仅是佛教徒,而是所有生命的根本问题。现在,我们能够了解到,佛陀所揭示的并不是宗教,而是扩充我们的视野,直通整个宇宙法界。
诸佛感应论 《诸佛感应论》释惠空─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念佛法门以其简单易行和他力救济的特质,特别相应于现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基本上,要能见佛感应,行者必须念佛。而探讨诸佛感应之说,必须关心三个课题,即所感的诸佛、感应背后之理及能感的众生。若再从如来所具的无边功德智慧来看,则诸佛以其无边的神通功德,而能于一时中与十方众生感应。
七月的故事-盂兰盆会漫谈 至于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从此以后,盂兰盆会便成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但是各寺院遵行者不多,在群众中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的主要行事。因此,盂兰盆会的来源于目犍连尊者的孝心,这是最根本的。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在《大毗婆沙论》卷20之中是指天人的妙相是由上、中、下品的异熟果来引起的,而不同的妙相业所需要的条件如下面表格所示的内容。所以才引用《大毗婆沙论》之中的内容来看“菩萨”与世间上的有情相互之间的差别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在《大毗婆沙论》之中也为此而进行讨论了。
佛法给荣格的启示 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佛洛依德的理论。另外有许多人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来源于佛教中所说的第八识的启示。藏传佛法的实践荣格是一位佛法的实践者,对佛教实修非常重视。
爱说故事的洋和尚 佛陀擅长以讲故事传法,英国籍的泰国森林派和尚阿姜1·布拉姆不止爱讲故事,而且还将故事整理成书。今年五月份其着作《敞开你的心扉》内的故事被BuddhistFellowship搬上舞台,而他也应邀出席并参与演出,佛友藉此邀请他分享出家的经过和宣扬佛法的方式。此剧一年前开演时,有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来看后便频频落泪,因为故事打动他的心。故事和他,犹如英国人与茶,中国人与饭,密不可分。
顶礼巴米扬最后的佛陀! 巴米扬佛像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玄奘大师见过他金碧辉煌的时刻;而喀布尔博物馆里的小小佛像,更是健陀罗艺术的精粹,令无数佛弟子一见之下便生欢喜——多少佛弟子从一学佛就是从画册和佛教历史书看着这些佛像过来的!顶礼巴米扬最后的佛陀!
还我本来面目 ─ 佛陀的成道及教化 还我本来面目─佛陀的成道及教化导言首先要先解释今天要报告的题目。后来德昌兄公布这次活动的主题就用了‘释迦牟尼的成道及佛陀的教诲’。贰、佛陀教化的演化严格来说,佛陀的教化﹝以下简称佛教﹞并不能称为是一个宗教。圆融是佛陀的教化的特色,所以能广布各种不同的文化,但是因为圆融不具排他性反倒成了布化的致命伤。佛陀的祖先来自中亚的雅利安民族﹝Aryan﹞。基本上四吠陀经是婆罗门教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