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这个小众姓氏因一代贤相而来,后人避祸定居河北这个村后,600多年来楷模、典范辈出

■脱脱丞相家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夏姓氏繁多,其中的「”脱”姓则绝对属于小众姓氏。统计显示,如今遍布全国的脱姓人口只有两万多。而在河北邢台市新河县的东董、西董两村,脱姓人却有约五百户、近1700人。这其中,东董村有95%的住户都姓脱,村内现在还保留着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脱氏族谱和历史悠久的脱氏墓地。新河东董村也被认定为脱氏的发源地之一。这样一个小众姓氏的人民是怎样来到新河定居的,它的背后藏着怎样一段

三宣六慰到底算不算明朝的疆域?要搞清楚实际控制和册封的区别

三宣六慰是明朝在中南半岛册封的一些土司,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除了三宣六慰,明朝还曾经在苏门答腊册封了旧港宣慰司。有人认为,这些宣慰司是明朝土司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算为明朝的疆域。

成王败寇,靖难战争后的那些为建文帝而战的南军武将文臣们

朱棣一生打过无数次的仗,死后成为入祀太庙的第二位皇帝。他入祀太庙自然少不了陪祭的武将,尽管他做了皇帝后还征战不休,其间涌现出的战将如云,但能够跻身太庙陪祭的武将却全部是在靖难战争中建功立业的。在参加靖难战争的燕军将士中,入祀太庙的有张玉、朱能与王真这三员武将。这三人被视为诸将中最符合儒教纲常伦理的名臣。他们的牌位在被儒教徒视为圣地的太庙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度成为那些效忠于新朝的士大夫们吹捧的对象。

蓝玉的崛起之路:一场岳父和女婿的闹剧,让朱元璋选择了蓝玉

在洪武二年,年仅40岁的常遇春在北伐归来的途中病逝,朱元璋十分悲痛,因为常遇春的功勋卓著,因此在大封功臣时,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封为郑国公。需要说一下,常茂不仅是冯胜的女婿,还是蓝玉的外甥,常茂的母亲是蓝玉的亲姐姐。蓝玉设酒席招待纳哈出,纳哈出和蓝玉相谈甚欢,为了表示诚意,蓝玉脱掉自己的外衣,给纳哈出披上,纳哈出倒满酒要敬蓝玉。

沈儿峪之战中,30万蒙古军,为何被徐达的10万明军打到全军覆没?

此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彻底铲除元朝的残余势力。但是这其中有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元军有三十多万,明军只有十万,可为何会被打到全军覆没呢?在此役中,徐达指挥明军全线出击,激战仅一天之后,王保保就大败而逃,八万多元军投降。所以,蒙古军队的失败,跟自身的后勤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蒙古军队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此次战役中,徐达一举歼灭了蒙古军几十万人,俘虏了八万多人,将元朝的反扑势力消灭得所剩无几。

明朝将领造反,亲哥哥前去镇压,朱元璋对哥哥说:你做得太过分

中国有俗语,叫「”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明兄弟、父子等人若在战场上,必将生死相护。例如,曹操麾下的曹仁、曹纯,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风云人物。唐太宗...麾下的薛万彻、薛万均兄弟二人,都是当世虎将,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麾下有一位将领反叛,朱元璋派他的哥哥前去镇压,哥哥平定叛乱后,朱元璋认为哥哥做得太过分,是有罪之人。其实,在元末明初,朱元璋麾下有许多兄弟将领,例如冯国用、冯国胜

蒙古国教科书上,是如何记录与中国的历史关系?是统治还是被统治

对比中蒙两国的教科书很有意思,对同一件事情,看法完全是不一样的。下面小编就具体说下在蒙古国眼里,是如何看待这些历史的。蒙古国教科书上蒙古国历史主要分三个部分:元朝之前的蒙古,蒙古的大统一及元的建立,元之后。而当时宋朝记载被蒙古灭国,成为蒙古国一部分,对中国的统治长达一百年。从蒙古国教科书上发现,蒙古国是统治了中国一百年,而中国汉族政权只是统治了蒙古两年,其他时间,两国基本上处于争夺草原的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