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

历史的错觉:燕国是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强国

疆域最小的战国七雄—依仗强弓劲弩的韩国唯独燕国占据着东北的苦寒之地,国力弱小,无论是在春秋还是战国时期都是作为诸国陪衬出现,在大家的印象中,燕国就没有拿得出手的治国君主、领军将领和谋划策士,称之为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国家一点也不为过。燕国一战灭亡齐国燕昭王派遣上将军乐毅率军与盟国联合,在秦国的力促之下,乐毅率领秦、魏、韩、赵、燕五国的兵力攻伐齐国,在济西大败齐军。

太平天国的天京变乱,原来是一场借刀 ... 人的「 ”天国之殇”的大戏

1851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为「”东西南北”四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而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代领军师一职的东王杨秀清权力更加集中。而且太平天国前期,天王虽然宗教地位上高于各王,而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杨秀清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诸葛亮北伐劳师动众,为何兵力国力更强的曹魏不敢一战灭了蜀汉?

要知道当时蜀汉无论在国力还是兵力上都是远逊于曹魏,但即便诸葛亮的北伐劳师动众,曹魏的将士也没能一举将其击败,反而被诸葛亮逼得不敢出战。既然诸葛亮北伐劳师动众,为何兵力国力更强的曹魏却不敢一战灭了蜀军?事实上,当时国力与兵力都占优势的曹魏没有一战灭了蜀军,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曹魏以现有的雍凉军力加上可以调动前来驰援的中央军打不过远道前来的诸葛亮。

25个春秋战国典故,你知晓几个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齐国大臣晏婴出使楚国被嘲笑身材矮小,他为什么没生气?

晏婴,字平仲,被后人尊称为「”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大臣,也是中国历史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的生平事迹被后人整理成《晏子春秋》一书,出使楚国的故事就出自书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交往频繁,为了显示本国国力,有时候在外交上需要斗智斗勇。有一次,晏婴奉齐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楚国人想趁机羞辱他,从外交上压倒齐国。晏婴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婴从小洞进来。晏婴机智地回答:「”这是狗进出

乐毅为何3年攻不下即墨和莒?实际上这两座城是齐国的两大战区

让乐毅迟迟攻不下即墨和莒城两座城市,最现实的原因是这两座城池难以攻下,即墨和莒城并非普通城池,而是两个重要城市其历史上属于两个国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积蓄丰厚。燕军在连续攻下齐国大部分城池后属强弩之末了,乐毅打不下这两个城实际是燕国没有单独灭亡齐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