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刘表没有偷袭曹操,是他没勇气?事实没那么简单 曹操官渡之战中,曹操几乎所有的机动部队,都驻扎在官渡地界。但曹操在官渡和袁绍鏖战时,荆州刘表坐拥数万大军,却没有趁机袭取许都。刘表地理因素刘表不能袭击许都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地理。曹操大军虽在官渡,但后方也有驻扎军,而且曹操驻扎的军队,数目并不少。刘表要是攻城,必然达不到突袭效果,若是求速度,只能派少量军队急行,又要对抗曹军的驻扎部队。
刘表忌惮刘备,为何不将其除掉,贾诩一语中的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发生在刘备寄寓荆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伊籍、刘表和蔡瑁。原文如下:玄德曰:「”未辞景升,如何便去?”籍曰:「”公若辞,必遭蔡瑁之害矣。”玄德乃谢别伊籍,急唤从者,一齐上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比及蔡瑁领军到馆舍时,玄德已去远矣。瑁悔恨无及,乃写诗一首于壁间,径入见表曰:「”刘备有反叛之意,题反诗于壁上,不辞而去矣
有雄才无大略,有大略无雄才,在三国时代想成就一番大事有多难?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说一个人很了不起,最霸气的词大概是「”雄才大略”,一般的人物是配不上这个词的,据说它最早是赞美汉武帝刘彻的,《汉书·武帝纪赞》说:「”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雄才大略强调的是「”才”与「”略”两个方面,「”才”是才能、能力,「”略”是谋略、眼光,二者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太大不同,不过仔细分辨,它们在意义上还是有区别的。才能
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承担着没有被人解读的历史重任 无数人解读过,都是根据字面意思和史实来解读的。...没问题,问题是史实没看透。这是个画饼,虽然很美好,但是刘备现在吃不了。刘备寄寓荆州,在刘表那寄人篱下。这种日子对刘备这个在三国中仅次于曹操的枭雄来说,太憋屈,所以看见自己生了赘肉,刘备慨然流涕。
嘻哈读三国:玩火者自焚,最后时刻,袁谭连投降都做不到 诈降袁谭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投降,其实就是诈降,为了让曹操攻打冀州。对于主动投降的人,曹操向来不拒绝,甚至答应把女儿许配给袁谭。但是吕氏兄弟明显知道,此时应该顺从强者,把袁谭的小动作向曹操和盘托出。袁谭很快被曹操四面包围于南皮城中,袁谭交战不利,再度请降。袁谭走投无路,最后时刻,别无选择,只能拼死一战。南皮城下,这最后一战,还是很惨烈的。玩火自焚,死的不冤!
历史上作死的人多了去,有一个人堪称典范 历史上作死的人多了去,有一个人堪称典范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中国历史上能作的人真不少。大人物如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小人物如盗书的蒋干。三国演义里有一个人,在作的大道上一路狂奔,至死方休,他就是裸衣...曹惊世骇俗的祢衡。
荆州:《隆中对》的死结 诸葛亮献《隆中对》认为荆州是匡扶汉室的关键之地,对外交际上联吴抗曹,待天下有变,兵分两路还于旧都。但未曾料到孙十万背信弃义偷袭关羽,蜀汉荆州地盘尽失,还有夷陵之战损兵折将,后世之人每读史至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关羽之死,孙权之不义。然而这样一锤定音的立场太过明显,若转换视角以东吴的视角看待荆州之争,就会发现横跨荆益于联吴抗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
诸葛亮慧眼识英雄,纬地之才成千古绝唱 虽然其中一些典故都是来自《三国演义》的编撰,但诸葛亮的聪慧和历史作用却是人所共知的。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眼光,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实现他毕生理想的好老板。所以诸葛亮没有选曹操,也不能选曹操。刚刚好的刘备刘备在诸葛亮投奔他之前,可以说是光杆司令,一无所有。所以诸葛亮其实很早就看中刘备了,只是他在等一个吸引刘备的机会。
刘表,三国乱世中特立独行的「 ”酱油党” 刘表是荆州的「”军政一把手”,在其鼎盛之时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是汉末三国一股重要的地方割据势力。然而就是这位地方实力派,却在许多关键历史节点奇怪的选择了「”不作为”。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他在看热闹;曹操剿灭吕布等地方势力,他在看热闹;孙策平定江东,他在看热闹;曹操、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他依然在看热闹。曹操对刘表的评价是「”自守之贼”,刘表为何要在众人极力建功立业之时,选择做一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