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我与《牛虻》

《牛虻》对于我,就是这样一本书。>我这辈子看了许多小说,但没有哪部作品像《牛虻》那样读得那么仔细、认真。我后来又买到了前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的俄译精装本《牛虻》。《牛虻》,成了我生活中的亲密伴侣。我想起了《牛虻》,想起了牛虻被放逐到南美后那段屈辱的岁月。我常常想,新时期以来,我编发了那么多的获奖小说,这要归功于《牛虻》的启蒙。

此奇人,前半生开出租,后半生「 ”拉弓射箭”

今年刚60出头的「”聚元号”掌柜杨福喜有个响亮的名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鲜为人知的是,40岁之前,杨福喜是一名出租车司机,40岁之后,他才捡拾起祖传技术,以此谋生,并意外地闯出一片新天地,于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聚元号是个弓箭铺,创始于1720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北京东四路口西南角有个叫弓箭大院的地方,在清朝,这里是皇家特设的兵工场,共有四十余家弓箭铺位于